上海大学
二、2025年上海大学简介: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高校,同时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以其悠久的历史、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校史与历年大事
上海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2年10月23日,当时由中国共产党主导创办并实际领导的第一所正规大学——上海大学正式成立。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革命先驱对学校给予了悉心关怀,于右任、邓中夏、瞿秋白、蔡和森等一批贤达汇聚于此,使学校在中国革命史和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彼时,上海大学享有“文有上大,武有黄埔”的盛誉,与北京大学并称为“北有五四时期的北大,南有五卅时期的上大”。
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践行“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的办学宗旨,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杨尚昆、王稼祥、秦邦宪、关向应、李硕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丁玲、戴望舒、谭其骧等著名学者、作家、剧作家、诗人等,都从这里走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科学普及等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大学进入奠基时期。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1959年,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1960年,上海工业大学成立。这三所学校为新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了大批“高精尖”人才和工业技术人才。
1983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校、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等六所学校合并,复办上海大学。这一时期的上海大学继承了早期上海大学的光荣传统,杨尚昆、周建人、俞平伯等校友纷纷题词祝贺母校“复校”“重光”。
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院士担任校长,开创了学校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迈入研究型大学行列。
进入21世纪,上海大学以列入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为契机,践行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锐意改革,追卓越、创一流。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综合实力进入全球前300,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新征程。
特色专业与学科优势
上海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32个学院,101个本科专业,2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机械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国内外排名靠前。此外,上海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也颇具影响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和社会科学研究人才。
就业情况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保持良好态势。学校建立以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首批高校之一。
近年来,上海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稳中有升,2023年毕业生共计9972名,本科毕业生境内外深造比例达46%。学校在2009年、2016年先后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21年又入选全国100篇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并获批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基地。
学校始终重视就业价值引导,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主动选择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涵盖信息技术、金融、教育、文化创意、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就业单位包括华为、腾讯、阿里巴巴、中国商飞、上海汽车集团等知名企业。
科研与国际合作
上海大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1994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30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6项。
学校积极推进开放合作,与55个国家和地区的254所大学及机构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在校就读的国际学生2590人,来自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单位、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拥有4个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
校园与设施
上海大学校园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一体”、延长校区和嘉定校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校园格局。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7.91万平方米,馆藏图书近437.7万册,订购电子文献数据库78种,含电子刊近6.2万种,电子书908.1万余种。
学校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一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贯通校区间“环状”互联光缆,开放自强5000算力服务共享平台,推动AI For Education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
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上海大学一贯重视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1994年以来,学校已11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2015年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2020年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24年,学校提出“聚力、提质、攀登”三个年度关键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对标一流,追求卓越,踔厉奋发,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和上海大学新合并组建30周年,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
如今的上海大学,无论是办学水平,还是整体办学条件,在全国高校中都已位于前列,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