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1 0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校名源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至五洲四海。作为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暨南大学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

暨南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906年清政府创办的暨南学堂,最初设立于南京,后迁至上海,并于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迁至福建建阳,1946年重返上海。1949年,暨南大学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合并。1958年,学校在广州重建,虽在“文革”期间一度停办,但于1978年复办。改革开放后,学校发展迅速,1996年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5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强调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暨南精神,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创造更好条件。2022年,学校再次入选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作为“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的校训,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人才。学校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迄今已培养了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万名人才,堪称桃李满天下。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全国首批试行学分制的高校,最早在综合性大学中开办医学院,最早设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最早创设商科。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育、艺术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38个学院、60个系、18个直属研究院(所)。现有本科专业10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种,博士后流动站24个。学校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推进学科建设,文科优势显著,理工医学科进步明显。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19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11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754人,其中包括两院院士10人、外籍境外院士10人、国家级领军人才6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74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华侨华人社会招生,已成为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学生报考深造的首选高校。学校打造“分类培养、分流教学、同向融合”的育人模式,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4个。

在就业方面,暨南大学毕业生深受海内外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在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表现突出,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学校特色专业包括:药学(ESI世界排名前1‰)、新闻传播学(全国排名前列)、经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医学(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开办的医学院之一)、华侨华人研究(全国最早设立的研究机构)。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现有国家级文科研究平台3个、省级文科研究平台17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5个;理工医领域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教育部创新平台1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4个。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Cell》等发表论文12篇。

学校国际化特色突出,与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的487家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签订了749份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院校,在全球81个国家设立143个招生报名点。2024年,在校国际学生2009人,来自94个国家和地区。

学校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校本部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校园占地总面积226.8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8.7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25.49万册,设有10所附属医院,其中三甲医院4所。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暨南大学将继续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弘扬“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