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4 0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学校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作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交通大学在首轮“双一流”建设中表现优异,特别是在“智慧交通”一流学科领域的建设成果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学校主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分为东西两个校区,总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2015年9月,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的威海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学校在区域布局上的进一步拓展。2019年,学校在河北省黄骅市建设了北京交通大学海滨轨道交通综合研发实验基地,占地面积233亩;同年,唐山研究院成立,致力于打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国际教育培训的示范区。2022年1月,北京交通大学威海研究院在威海南海新区成立,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服务能力。

威海校区的建设是应威海市人民政府的邀请,旨在适应国家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内国民教育体系。2013年11月26日,威海市人民政府与北京交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4年9月28日,双方进一步签署了共建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国际学院的协议。威海市提供了74.1公顷的土地用于校区建设,规划总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分两期完成。威海校区不仅是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主阵地,还是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培养实训基地和学校综合改革的试验区。

威海校区以中外合作办学为特色,2015年1月,北京交通大学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并于同年9月迎来首批学生。2018年,该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教学评估,办学延期至2027年12月31日。2015年9月17日,北京交通大学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签署了共建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的协议,该项目已纳入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成果。学院开设了通信工程、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环境工程和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并于2019年5月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现场评估,获得5年免检期,2021年办学延期至2029年12月31日。

威海校区的就业情况表现优异,首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高达83.96%,其中20%的学生入读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的名校。2020年和2021年,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分别为68.85%和78.06%,入读世界前50名校的比例分别为21.64%和21.94%。校区的多元文化氛围、书院制管理以及党团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威海校区下设13个部门,包括校区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学生发展与服务部等,截至2022年6月,校区在职人员141人。校区不仅拥有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被评为威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教学资源丰富,服务范围广泛。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秉承“知行”校训,肩负着服务威海国际化“精致城市”发展和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未来,校区将继续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推动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校史与大事记:

  • 1896年:北京交通大学前身——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成立,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铁路管理学校。
  • 1921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成为中国最早的交通类高等学府之一。
  • 1950年:学校划归铁道部管理,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 2000年:学校划归教育部直属,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
  • 2015年:威海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学校在区域布局上的重大突破。
  •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智慧交通学科成为重点建设领域。
  • 2022年:威海研究院成立,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服务能力。

特色专业: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信息管理人才。
  • 通信工程: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合作,致力于培养通信领域的国际化高端人才。
  • 环境工程:结合威海蓝色经济区发展需求,培养环保技术与管理人才。
  • 数字媒体艺术:融合艺术与科技,培养数字媒体领域的创新人才。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不仅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通过多元化的国际合作和区域服务,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