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军医大学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3 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简称“陆军军医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光荣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军队重点建设院校。作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首批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校,陆军军医大学不仅是“红色军医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和传承者,还是“白求恩精神”的发源地。其历史可追溯至1931年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这是我军第一所军医学校,奠定了学校深厚的红色基因。

陆军军医大学于2017年以第三军医大学为基础重建,整合了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西部战区陆军综合训练基地军医训练大队、解放军第八医院、解放军第二六〇医院、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等多家单位,形成了重庆、河北石家庄、新疆呼图壁、西藏日喀则四地部署的格局,占地总面积达9079亩。对外仍可称“第三军医大学”。

学校本部位于重庆,其前身可追溯至1941年成立的太岳军区卫生部卫生教导队(第七军医大学前身)、1946年的松江军区军医学校和1937年的国立中正医学院(两者为第六军医大学前身)。1954年,第六军医大学(南昌)并入第七军医大学(重庆),1975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士官学校位于河北石家庄,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2011年更名为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2017年改建为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边防卫勤训练大队位于新疆呼图壁,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医训队,2016年更名为西部战区陆军综合训练基地军医训练大队,2017年改建为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

陆军军医大学是医学类高等教育院校,主要面向陆军、火箭军、武警部队培养医疗卫生军官和文职人员,同时为全军培养医疗卫生军士。学校的主体培训任务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军士职业技术教育、军官晋升教育等。此外,学校还承担军官岗位专业培训、文职人员初任培训、预选军士培训、对外军事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项任务,培养层次和体系在全国医学院校中位居前列。

学校开设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等11个本科专业,以及8个军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其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在国家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均进入A类。学校还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专业学位类别和8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国家重点学科和4个重点培育学科。

在科研方面,陆军军医大学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2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校的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全国唯一的此类实验室,亚洲最大的高原环境模拟低压舱群也设在此。学校在战创伤医学、高原军事医学、军事预防医学等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军事医学学科体系,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列卫生列车、我军所有型号装甲救护车和系列战伤急救器材。

陆军军医大学的附属医院长期位居全国百强行列,烧伤、战创伤、肝胆、骨科、心血管等学科临床救治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学校还常年派遣医疗队深入高原、边防、海岛开展“红色军医边关行”活动,多次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

在就业方面,陆军军医大学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军队和地方的医疗卫生系统就业。学校与多家军队医院和地方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还积极推动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的应急医疗救援任务,培养了大量具备实战能力的医疗卫生人才。

进入新时代,陆军军医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紧紧围绕陆军“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战略要求,秉持“坚持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红色军医”的办学思想,致力于建设部队满意、世界一流的军医大学,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陆军军医大学在80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姓军为战的办学方向,形成了鲜明的军事医学办学特色和优势,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历史性贡献。学校先后为部队输送了20万名高素质军事医学人才,培养了20位院士、160余位技术三级以上专家和100余位将军,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英模典型。

未来,陆军军医大学将继续弘扬“求实、创新、勤奋、献身”的优良校风,深入推进政治建校、改革强校、科技强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和军队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