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1 0

华东师范大学(ECNU)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以大夏大学(1924年)和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整合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2年,学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学校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86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成为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学校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1997-1998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等先后并入。2002年,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学校启动闵行校区规划建设,并于2006年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始终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崇高大学理想,恪守“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按照第十四次党代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确定的建设目标路径,锚定卓越航标,践行“育人、文明、发展”使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更高质量发展。学校以“三大卓越工程”(卓越育人工程、卓越学术工程、卓越服务工程)为重点,以“五个一流行动计划”(一流学科生态构筑计划、一流人才队伍引育计划、一流对外开放提质计划、一流治理能力提升计划、一流保障服务支撑计划)为支撑,构建卓越育人、卓越学术、卓越服务融通共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设有4个学部、33个学院(系),包括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22个校管科研平台,另设有3个书院。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本科专业总数85个,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医学等11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3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教育学、世界史,II类:地理学、统计学,IV类:岛屿大气与生态、智能教育)。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40%的参评学科获评A类学科。学校还曾获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和17个上海市一流学科(A类4个,B类13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4,255人,其中专任教师2,366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2,136人,其中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院士)19人,国家级及上海市人才计划入选者750人次。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884人;在校博士研究生4,070人,硕士研究生17,066人;在校留学生(学历生)1,380人。学校主要校区为闵行校区(地址为上海市东川路500号)和普陀校区(地址为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校园占地总面积约207公顷。

华东师范大学在理工科领域建有3个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民政部研究中心,1个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3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在文科领域,学校拥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1个教育部国别区域联合研究院,2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6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2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5个中央各部委等其他研究基地,7个上海市社科创新基地(含1个上海市重点智库),6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5个上海高校智库,10个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上海市其他创新基地。学校现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学校主办、承办和合办各类中文期刊23种、英文期刊7种。学校拥有实体馆藏文献总量538.80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78个(490个子库)。

华东师范大学积极对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教育集团以“卓越”为引领打造基础教育示范校、示范区,现有自办与合作举办的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共68所(正式招生办学)。学校继续教育坚持管办分离,探索培育高品质非学历教育项目,注重推进内涵式发展,统筹提升社会效能和经济效能。

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里昂高师等法国三所高等师范学院、美国纽约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俄罗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世界3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与里昂高师等法国三所高等师范学院成立中法联合研究生院;与法国里昂高师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中法社会与科学联合研究院;与美国纽约大学联合创办的上海纽约大学,是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创办的大学;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合作共建亚欧商学院;与以色列海法大学合作共建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共建先进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学校设有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作为中方合作院校建设4所孔子学院和2所独立孔子课堂。

华东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学校与众多知名企业和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咨询、招聘信息等服务。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在金融、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许多校友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生态学、统计学等,这些专业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学校还注重跨学科研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史悠久,历经多次合并与调整,始终保持着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和科研实力。学校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