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演员李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人想再看到2020。是的,这是我们世界上所有人对2020年的感受,是难得的全球共识。
相对于生活中的种种阻碍和不幸,2020年的手机行业是进步非常明显的一年。5G商用一周年,手机外观又变了。正面的屏幕,背面的镜头,内部的芯片,都在用一次次可以触摸到的“进化”给我们真实的反馈。这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身处这个时代的幸运。
屏幕:
作为审美的第一要素,屏幕就像一张少女的脸。第一眼往往取决于你以后会不会再用,厂商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为了让大家在看到屏幕的第一瞬间就种下想买的种子。
OPPO总裁沈义仁还在任的时候就说过,2020年手机屏幕将从各种水滴屏、升降镜头屏逐步统一到挖洞屏。这句话其实不是预言,而是预告。
OPPO对市场和供应链的控制有目共睹。他不是说市场准备往挖坑的方向改,而是告诉你OPPO准备往这个方向改(包括vivo)。当这两个大公司联合起来大出风头的时候,供应链提供的零部件必然被这些所主导。所以如果其他品牌定制一些屏幕,不仅影响进度,还会影响良品率。还不如直接跟着几只羊吃。
现在想想,就在一年前,水滴屏和各种升降屏还是主流,而现在这类产品几乎看不到了,尤其是升降屏。现在打这个字感觉是上辈子的事了。
2020年的手机屏幕除了统一的挖屏,还有一个特点:
曲面。
无论是双曲面还是二次曲面,它的追求点总是一样的,边界最窄,第一眼看上去最好,噱头最大。
除了部分厂商在做曲面屏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它的操作方式,处理了它的缺点,更多的厂商是一心一意的追求以上三点,所以很多用户在使用过类似产品之后都会吐槽:要么边缘是绿色的,要么误触度极高。
这是国内手机市场的一大特点。用户喜欢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简单来说,它充分收集了用户的需求,改进了产品,但却完全忽略了手机最基本的东西——手。
拿在手里的东西不好用,误触,连最基本的体验都没做过。你不能买完手机就整天放在摊上跟别人说:“嘿,你看我手机多漂亮。”
折叠屏幕
本来以为折叠屏只是为了改变为了改变而出现的历史分支,但是从三星目前的情况来看,显然是准备以此为正道,而且据说会取代Note系列,所以大有可为。
但由于技术门槛和价格的原因,这类产品还不是主流,折叠屏的折痕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所以这条路需要大厂们先探路,后续品牌成熟了再跟进。
摄像机:
2020年,各大手机厂商在拍照方面已经有了看得见的进步。其中,vivo还找到了老牌光学厂商卡尔·蔡司。作为诺基亚当年的知名老伙计,也是索尼相机业务成名的关键存在。看到久违的小蓝标重新出现在手机上,很是感慨,vivo的X60系列也轻松进入了目前手机拍照实力的第一梯队。
其实,在几年前,谁也不会想到,作为智能手机这样的命名产品,今天比拼的居然是相机。
但由于目前手机的系统和UI没有任何大的改变的可能(今年vivo的originOS除外),硬件的购买也和以前一样空,所以在展现自身能力和训练的方向上似乎只剩下摄像头了。
马的性能是一样的,赛道也是一样的。唯一可以比较的物品不就是看谁的马更好看吗?
好的一面是,在近几年的相机兵种比拼中,每款手机都有自己的技术担当,比如小米10极速纪念版的双原生ISO融合超动态技术,OPPO Reno5 Pro+的FDF全维人像视频技术系统,vivo X60 Pro+的二代微云台,华为的超感徕卡影像等等,都是相机比拼中的佼佼者。
除了拍照方面的提升,现在的手机厂商也在统一推广一种新的能力,那就是视频。5G商用一周年,虽然覆盖面还是不够广,资费也很贵,但这个赛道有多宽,业内人士都看得出来。
5G最明显的演进是速度和滚动的速度。就在4G网络下,我们已经可以看直播,刷短视频了。在现象级的5G应用出现之前,手机能带来的是更高清的视频,更好的画质,更方便快捷的分享。看来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拓宽我们正在走的路,并铺上沥青。
芯片:
这一年我们从7nm升级到了更高级的5nm,考89非常轻松。但是,分数越接近满分,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就会加倍。从7nm升级到5nm,相当于从95分拿到97分,剩下的三分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这个赛道显然不公平。2020年,华为因为黑哨被强制封禁。在剩下的选手中,高通吃得最多,跑得最快,而且是唯一一个。联发科对新赛道适应能力强,跑法多样,但先天体能略差,还在疯狂追赶;三星Exynos最有意思。虽然强大,但市场对它和对自己都缺乏信心,所以更多的是和自己竞争。
其他新人连参与这个赛道现状的资格都没有。国内也有一个紫光展锐,但是他太年轻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怎么可能和这些训练有素的职业选手抗衡?好在有些观众还是会被男孩的勇气所感动,所以市面上还是有几家公司会采用他的芯片。
9月,英伟达宣布以400亿美元收购ARM,这被视为巨头重新进入手机芯片市场。但面对基本形成的市场格局,即使巨头加入,也未必能轻易改变手机厂商的选择。iPhone选择英特尔就是一个例子。
品牌:
李楠还在魅族工作的时候,微博上说,未来手机上的竞争将是巨头+子品牌的博弈,现在这句话也得到了验证。
OPPO+realme+一加;vivo+iQOO;小米+红米+黑鲨+POCO。
这三个品牌的布局已经做到了内外非常全面的状态,稳健发展成效显著。本来有华为和荣耀的组合,现在看来这两个品牌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就算荣耀现在已经成为“新荣耀”,可以不受禁令影响,但是单一的荣耀品牌已经失去了华为的光环,还能不能延续之前的业绩和营收谁也说不准。
哦,对了,还有类似
中兴+努比亚+红魔,联想+摩托罗拉+柠檬
的组合,但是在手机业务上,市场对他们的认可度真的太低了。就像老罗自己说的,现在还不是参与这个游戏的时候。
三国演义第一次说,世界的潮流必然会融合很久,现在的手机市场也是如此。很多小品牌甚至小而美的品牌都被慢慢吞噬了,再也看不到智能机刚出现时连品牌机都能有一堆的情况了。几大巨头完全控制目前的国内手机市场,这是目前达到的“组合”。
这句话的下一句叫做“久别”,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只是需要一个契机或者转折。一个应用,一个型号甚至一个厂商的选择都可能成为这种分离的关键,现在谁也不知道是什么。
2021年,国内手机市场依然会是这样的状态和打法,好牌,差牌,翻盘困难。我们在这个市场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在性价比上会有更多的选择,花更少的钱买更多的增值产品,这就是这个市场对用户的优秀。
摘要: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不是吧,现在手机快充高刷新也很重要。为什么不提这些?我给你一个我们日常写作评价常用的表格,你一看就明白为什么了。
看到这些一一列出的项目以及背后的具体数据了吗?一行中的单词越多,它的重要性就越高。很明显,屏幕和镜头占大头,其他物品只是辅助工具,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这几点也是最容易让用户看到新机就想买的。更好的材质和出色的手感也是手机不可或缺的关键。但在性能、屏幕、拍照都没能达到我心理预期的情况下,为手感、机身材质、设计买单显然不适用于国内购机用户。
人均小康的局面还没有到来。购买智能手机的第一需求往往是多使用几年,所以性能会成为大多数人购买的最重要的东西,而这也是我们一直在为这个市场所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