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手机的独立,红米开始推出一些生态链或者数码产品。其实和小米属于同一个渠道或者供应商,只是定位和品牌命名不同。
目前小米手机正在全力进攻高端市场,其他数码产品也是如此,比如小米大师系列电视、小米降噪耳机Pro等。定价接近高端,当然也有足够的产品力。
Redmi接过了小米的性价比大旗,推出的数码产品价格都比较亲民。比如最近开始众筹的Redmi Buds 3,众筹价格仅为159元,是其首款半入耳式耳机,应有的功能应有尽有。
最近拿到了Redmi Buds 3,对这款耳机还是很有好感的。目前主力是该品牌首款降噪耳机AirDots 3 Pro,音质在同价位处于前列。那么Buds 3表现如何呢?通过动手体验,简单说一下这款100多块的耳机。
耳机包装
耳机充电盒
红米芽3充电仓外形圆润,但边缘有一条直线,不像鹅卵石那么光滑。看得出来它想做一个不一样的设计。
红米芽3
红米芽3
充电盒和耳机都是高光材质。耳机本身是一体杆设计,没有像常规TWS那样的拼接缝隙。虽然对音质没什么帮助,但整体质感提升不少。
包装附带一根充电电缆。
连接方面,Buds 3支持蓝牙5.2传输协议,此处使用小米10S进行连接。
如图,大部分运行MIUI12.5的小米/红米手机都支持智能快速连接、弹窗打开和自动连接,可以显示耳机电量和充电总和。当然只有小米手机适配,其他手机不支持弹窗,只有默认连接。
连接手机后可以查看设备详情,包括耳机的一些设置,比如左耳/右耳手势,支持双击或三击的功能,长按手势,支持佩戴检测,159元全部可以赠送。
同时,你可以召唤萧艾的同学和萧艾播报天气和时间等信息。
-穿着体验
长期戴耳机会压迫外耳道,而且因为直接接触皮肤,所以耳机的材质很重要。例如,很多用户表示,部分TWS耳机在佩戴后出现耳部炎症,但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降噪耳机上。因为入耳式设计,没有空空气流通,所以对于皮肤敏感的用户来说,半入耳式耳机是更好的选择。
出乎我意料的是,红米芽3的佩戴体验相当不错。经过核实,是因为重量的原因,比降噪耳机轻很多。单个耳机4.5g,只相当于一张A4纸的重量,而整机只有42g,不可能说无感,但对于常规耳机来说,Buds 3确实更轻,适合长时间佩戴。
-听觉
有一个关于音质的笑话,说的是“一万元以下听一圈”,所以百元耳机的音质其实没那么重要。Buds 3拥有应有的全部功能,支持aptX Adaptive高清自适应解码,内置12mm大动圈,动态性能不错。
Buds 3听音表现在同价位是一般水平,声场比较小,但是很通透,大动圈保证了低音,在同级别对比中比较好,其他方面就不多说了。159元的价格本身并不纠结音质。
有意思的是,据一位耳机发烧友反馈,小米手机中红米芽3的音质表现比其他品牌的手机都要好。这个无可厚非,自己的耳机一定要针对自己的手机进行调整。
此外,Redmi Buds 3内置双麦克风,支持cVc通话降噪技术,可动态降低环境噪音和声学回声,支持真无线镜像技术,保证双主耳同步传输,提高连接稳定性。
-延迟
至于延迟,因为我目前没有专业的测试设备,所以用酷安用户提供的延迟测试进行简单测试。具体来说,原理就是播放特定频率的音频,然后用麦克风拾取,从而测算出播放这个音频和麦克风检测到音频的时间差。计算出来的时差就是音频延迟,精度比不上专业仪器,但也是目前比较接近的数据。
计算方法是用耳机的实测延迟数据减去手机的传输延迟,再除以二,得到最终的毫秒数据。这是因为手机向耳机发送声音数据,然后耳机声音再传回手机进行测试,相当于来回测试两次。但是日常使用或者玩游戏都不需要发回数据,所以需要除以二。
如图,小米10S的往返音频延迟是56 ms,这个数据不重要。用这个数据来计算手机本身的延迟就可以了。连接耳机后延迟309ms,这不是最终数据。你需要减去手机本身的延迟,再除以二,就是这个耳机的大概延迟,也就是126 ms。
-耐力
续航方面,红米芽3的电池容量暂时未知,官方并未表示。只给出了大概的续航时间,即可以连续使用5个小时,加上充电盒可以使用20个小时。另外,耳机充电10分钟可以听歌1.5小时。
总的来说,红米芽3还是一款性价比高的耳机,特别适合小米手机。软件功能基本都给了,还不如跟萧艾“吃饭”。现价159元,然后零售价199元。有兴趣的老板可以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