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Q3用户偏好榜:高刷已成必需、联发科大翻盘

访客 智能手机 3.0K+

今年智能手机的发展依然没有踩刹车,尤其是Android阵营,陆续带来了顶级屏幕规格。屏下拍照技术越来越成熟,逐渐大规模商用,越来越多的新机支持100瓦快充。

其中,感知最明显的就是屏幕质量。比如更多支持2K分辨率的机型发布,高刷新率成为常态。几乎每一款发布的新机,无论是中端还是旗舰,都有高刷新率加持,所以才有了发展。再过几年我就可以和60Hz挥手告别了。

2021年Q3用户偏好榜:高刷已成必需、联发科大翻盘

近日,Ann根据后台数据统计了2021年第三季度的用户偏好列表,根据用户的手机配置,从屏幕、处理器、ROM/RAM等多个维度进行统计。,最后再细分各个数据的比重。虽然不能代表所有手机用户,但是啊,有些东西是可以窥见的。

与耿悦的榜单相比,季度更新的偏好榜单是一个更大的统计数据。榜单的意义在于了解目前手机的发展状况,根据数据给出一个参考,得到近期智能手机的趋势。虽然有一部分是上游供应商决定的,但最大的选择还是用户。毕竟再好的货也得有人买。

屏幕尺寸:由供应商/制造商主导

2021年Q3用户偏好榜:高刷已成必需、联发科大翻盘

手机屏幕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毕竟手机的第一感知就是屏幕,不仅要足够大,足够清晰,还要有足够的功能。例如,高刷新率和MEMC运动补偿等技术正在变得流行,但屏幕尺寸似乎由上游供应商决定。

从分布图来看,6.6英寸占比最高,达到32.4%,其次是6.7英寸,占比20.7%。两者之和超过一半,这是主流机型常见的尺寸。这些数据大部分不是由用户选择的,而是由供应商或制造商决定的。如果定制一条生产线,成本会更高,6.6寸其实也够了。换句话说,在屏幕尺寸上,用户没有太多选择,只能跟随主流。

屏幕分辨率:高分辨率屏幕难以普及

2021年Q3用户偏好榜:高刷已成必需、联发科大翻盘

对于屏幕分辨率,越清晰越好。遗憾的是,多年来,屏幕功耗一直是一个无法克服的问题。即使现在有了LTPO,也是为了刷新率服务。升级到2K分辨率还是很耗电的。

分布图显示,1080P继续占据主流,合计60.6%。也就是说,10部手机中,超过5部是1080P分辨率。这个数据真的很可怕。虽然今年很多旗舰都用上了高分辨率,但是中高端机型没有机会,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原因。一个是高分辨率屏幕成本高,一个是1080P在今天还是够用的。如果新的中档机器使用高分辨率屏幕,

屏幕刷新率:高刷已经是必备配置

2021年Q3用户偏好榜:高刷已成必需、联发科大翻盘

如果现在新机不支持高刷新率,很大概率会被喷。就算比苹果好,也会用在Pro系列,安卓阵营都是高刷,不管是中端还是旗舰(除了部分入门级机),基本都支持高刷。

从分布图来看,60Hz刷新率依然最多,份额为41.6%。但按照90Hz以上高刷新率的门槛来看,高刷新率的比例已经超过60Hz,其中120Hz占41.3%,大部分新机的刷新率基本持平。然后是90Hz和144Hz,后者主要是游戏手机的份额。

处理器品牌:联发科变身全球第一

2021年Q3用户偏好榜:高刷已成必需、联发科大翻盘

接下来是最喜欢的处理器品牌。尽管联发科仍由高通主导,但其份额已经超过了高通。据说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出货量第一,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供应商。但是,发哥主要是中端带来的优势,旗舰方面仍然是高通的垄断。

分布图显示,高通以61.8%的份额排名第一,联发科紧随其后,但只有19.1%。然而,与上个季度相比,高通正处于下滑状态。至于为什么高通的份额仍然如此之高,这是由于高通的旗舰处理器。联发科虽然强大,但主要还是以中高端为主,骁龙8系依然是安卓阵营顶级处理器无法回避的选择。据说联发科的5G高端芯片正在路上。到了年底,

相比上个季度,海思份额有所增长,这应该是华为P50系列带来的销量,但遗憾的是,P50系列之后,麒麟9000处理器的库存堪忧。

CPU内核数量:完全覆盖八个内核

2021年Q3用户偏好榜:高刷已成必需、联发科大翻盘

CPU八核多年稳定,半导体芯片容错率极低。每一个变化都很重要,一旦出现失误,影响很大。比如过去发哥的十核,虽然技术很先进,但是达不到要求,现在只能重做八核。

数据显示,八核处理器占比99.1%,包括高通、联发科、海思等多个品牌,而10核、4核应该是部分用户的备用机,基本都是没有退役的老机型,基本与上季度持平。

内存:6GB已经是极限了

2021年Q3用户偏好榜:高刷已成必需、联发科大翻盘

安卓手机的内存阈值是多少?根据谷歌的说法,目前是6GB RAM才算合格。在谷歌最新发布的CDD兼容性定义文件中,Android 12推出了全新的性能水平标准,其中包括6GB RAM作为Android 12的门槛。

从分布图来看,8GB占比49.8%,是很多旗舰的标配,其次是12GB,占比26.6%,因为用户开始注重RAM的优势,加上几百块钱,日常使用可以更流畅,后台运行的app也多了。

其实目前很多厂商都推出了内容融合/扩展功能,比如iQOO、OPPO、小米等。原理是调用一些空闲的ROM空室进行RAM操作,提高等效内存容量,通过算法优化将RAM和ROM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运行内存紧张的问题,让小内存用户受益。

ROM:128 GB起[/S2/]

2021年Q3用户偏好榜:高刷已成必需、联发科大翻盘

写这个数据的时候我下意识的翻了翻手机的存储,显示已经使用了175GB,其中136GB空被应用占用,某便携应用占用量最高,达到25GB,也就是说64GB已经不能满足我的日常使用,至少需要128GB,还是在精简应用的情况下。

当然,这只是个人习惯。比如便携应用里的25GB大部分是聊天记录,实际数据应该没那么高。分布图显示,256GB占比最多,达到45.3%,其次是128GB,占比44.6%。

storage 空之间的另一种解决方案是云存储,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大部分云存储在达到额定容量后会收取一定的费用,每月几十块钱。还不如直接买更高配的存储型号。

安卓版:碎片化得到改善

2021年Q3用户偏好榜:高刷已成必需、联发科大翻盘

近年来,为了推动Android的更新速度,谷歌确实做了很多动作,比如改变Android的底层驱动架构,让即使是老驱动也能适应新系统,同时在新系统的内测阶段让主流厂商参与早期固件的开发,以便日后更好的适配。

也是有效的。比如每当Android有大版本更新的时候,国内一线厂商都会很快推出基于新系统的公测版,尤其是最近两年,几乎可以和Pixel系列一起尝鲜,推广一些工艺。

但分布图显示,Android 11的份额为67.9%,与上个季度相比并没有太大提升,近三成低于Android 11。要知道Android 12是月初发布的,这个数据比较慢。虽然整体情况有所好转,但Android要解决碎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1年Q3用户偏好榜:高刷已成必需、联发科大翻盘

以上是2021年第三季度用户偏好列表的全部内容。从中可以发现,用户更喜欢能够带来直接感受的硬件,比如性能更稳定,刷新率更高。软件方面,由于国产ROM功能丰富,新的Android系统不再被看重。换句话说,只要ROM正常更新,系统底层似乎无关紧要。

首选项列表包含每个安全用户。虽然有些配置用户决定不了,比如屏幕尺寸,选择不多,但是刷新率,处理器品牌,RAM/ROM都是自己决定的。虽然有大趋势,但最终推动这种趋势的还是用户的需求。

标签: 刷新率 用户 分布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