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言及图片欣赏
要说小米创造了最成功的系列,我觉得是红米Note。几乎每一代产品都成为了当时的爆款,造就了今天2亿的销量,为整个品牌乃至小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Note系列凭借巨大的销量,给小米带来了巨大的品牌效应。如果说小米手机的互联网模式是一个引擎,那么这个系列就是一个从动轮,带动整个小米手机,让更多人了解小米、MIUI、米家、新零售。...
还记得2015年发布的红米Note 3吗?这款售价899元的中端机型现在已经退役了,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是这个手机用了我三年了,现在还躺在抽屉里,还能当备用机用。也正是因为这款手机,我接触和了解了更多的小米。
两年前Redmi独立,产品线调整,K系列负责旗舰,Note系列继续专注中端,提出高端产品大众化和极致性价比的概念。也是在这两年,Note系列像挂机一样,销量激增。
刚刚红米给出的数据,Note 7系列7个月突破2000万,Note 8系列8个月突破3000万,Note 9系列6个月突破4520万,Note 10系列9天突破100万。
就一个系列就能和一些品牌的销量抗衡。目前恐怕只有红米能做到这一点。
这一次我们要说的是红米Note 11系列,再次迭代更新,距离上一代只有五个月的时间。能否延续前几代人耀眼的成就?让我们看看它是如何表现的。
该系列包括Note 11/Pro/Pro+三个型号,分别对应时下流行的中杯、大杯、超大杯。我手里有两款,分别是中杯的Note 11和超大杯的Note 11 Pro+。
红米Note 11提供了光梦银河、神秘黑镜、微醉薄荷三种颜色。Note 11 Pro+提供神秘黑镜、迷雾森林、时光静谧紫三种颜色。在我手里,这一本分别是《轻梦银河》和《迷雾森林》。
手机包装
手机包装,超大杯更大,毕竟快充体积也大。
手机正面
手机正面
手机正面
Note 11和Note 11 Pro+都采用了中央挖洞屏的形式,但其屏幕画质还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Note 11是液晶屏,亮度还不如Pro+的三星AMOLED屏。
除了亮度,孔的大小也是一目了然的区别。显然Pro+的开口更小,和K40的光圈差不多,减少了挖洞带来的碎片感。可惜中端还是出屏相机,虽然已经量产了,但是成本太高,下放到中端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另外,两人的下巴宽度也不同。Pro+更窄,屏占比更高。
手机正面
参数方面,我们来看看超大杯的Pro+。它采用了分辨率为2400x1080的三星AMOLED屏幕,支持120Hz的刷新率和360Hz的触摸采样率,以及DCI-P3广色域、360°双光线传感器、阳光屏幕和SGS护眼认证,屏幕玻璃采用第五代大猩猩玻璃。
Note 11采用6.6英寸液晶屏,分辨率为2400x1080,支持90Hz刷新率,还支持高刷。对于一个入门级的机器来说,目前90Hz高刷液晶屏是正常的。
手机背面
手机背面
手机背面
手机背面
手机背面
后盖的材质也不一样。Pro+采用AG玻璃工艺,手感更有质感,不易沾染指纹。后置矩形摄像头布局是今年红米的家族设计。Note 11的后盖是塑料材质,但是有微钻设计,在灯光下闪闪发光,很符合浅梦银河的名字,但是塑料材质的手感总是落后于玻璃。
摄像机布局
摄像机布局
手机背面
机身左侧是电源指纹二合一键和音量键。
Note 11 Pro和Pro+是外形变化最大的两款。它们采用了直角边框设计,整个机身的R角为8.45°,加强了细节设计。机身看起来硬朗方正,厚度8.34mm,重量204g,可以说是Note系列中最好看的机型之一。
机身顶部是一个扬声器,一个麦克风,一个红外数据协会,还有一个超大杯,带3.5mm耳机接口。
机身底部是扬声器,USB Type-C接口,中杯3.5mm耳机接口。
包装中包括充电器和数据线(Note 11为33W,Pro+为120W)。
Note 11 Pro+手机壳(需单独购买)
邀请函是Power-Z Redmi的定制版。
支持高达300瓦的显示功率。
二。系统和亮点
两款新机都运行基于Android 11的MIUI 12.5。前不久MIUI 12因为bug被很多米粉吐槽,所以推出了MIUI 12.5官方修复了很多问题,同时推出了全新的动画。据说工作量不亚于一次大版本更新,实测也确实解决了大部分问题,整体更流畅。
MIUI 12.5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同的性能有不同的动画。可以理解为旗舰机采用满血动画和特效,中端机型则减少了特效,让日常动画流畅。
这两年,手机屏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配置。好的屏幕第一眼就能感受到。Note 11 Pro+采用三星AMOLED屏幕,支持120Hz刷新率。光这一点就比大多数中端电脑强,也是这个系列第一次采用屏幕。
不知道为什么,目前这个版本的系统不支持信息屏的持续显示。点击屏幕后只能显示10秒。不知道为什么用AMOLED屏幕没有这个功能?是为了防止屏幕烧坏吗?希望后续版本可以更新,带来频繁显示。
另外本机支持最近比较流行的内存扩展,可以额外提供3GB的运行内存,需要占用部分存储空间空。如果是128GB版本,不建议开启该功能。然后在隐私方面,MIUI做的相当全面,包括拦截网,隐藏面具,信号弹等等,包括Note 11。
三。性能和游戏
核心配置方面,两款新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器方案,其中超级杯Pro+首次搭载联发科天机920处理器,Note 11首次搭载天机810处理器,均为LPDDR4X内存+UFS 2.2闪存。
参数方面,天机920和天机810均采用6nm工艺制造,前者可视为天机900的升级版,CPU部分依然是两个大核A78和六个小核A55,频率提升至2.5GHz,GPU集成Mali-G68 MC4。
天机810是天机800的迭代。CPU依旧是A76和A55 CPU的组合,最高主频2.4GHz,GPU换成了Mali-G57 MC2。
整体来看,天机920是一款合格的中端处理器,但相比骁龙778G有些落后,这也是Note 11系列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比上一代的次旗舰天机1100,天机920有点落后。毕竟可以配骁龙778G,可能是钱的问题。作为首款支持120W快充的中端机型,成本肯定大大增加。另外考虑到三星AMOLED高屏,以及X轴直线电机等。,这些都导致了Note 11 Pro+的成本不可避免的上涨。所以只能降低处理器,但Note 10 Pro依然在售,搭载天机1100和67W快充,这是性能和综合体验之间的选择。
另外,我个人认为其实中端机应该用中端处理器保证日常使用流畅,多做一些体验功能,比如这个超大杯搭载的120W快充,这绝对是改变用户习惯的技术。如果大家都去扛旗舰处理器,别人也不在乎。虽然当时看起来很好吃,但仍然不是一个好的方向。
说了这么多,为什么不用天机1200?听你的话,比如听一句话,配置不多说,看他们的跑分和游戏表现。
1、Note 11 Pro+
经过实际测试,红米Note 11 Pro+得分496056,性能尚可。在9月份的安卓手机性能榜单中,这个分数能够拿下前五,属于性能高的中端处理器,其中UX分数大幅提升,得益于120Hz高刷AMOLED屏幕。
-王者荣耀
开启Note 11 Pro+支持的最高画质(90fps)
游戏fps
该机支持王者荣耀90帧模式,天机920基本可以保持稳定的帧率。没有边框锁,机身发热不明显。不过有两次掉帧,应该是团战导致的,整体维持在90fps左右。可见天机920运行高帧率游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和平精英
开启Note 11 Pro+支持的最高画质(60fps)
游戏fps
和平精英仅支持60帧模式,但帧率测试显示Note 11 Pro+几乎稳定在一条直线上,这是相当出乎意料的。毕竟这款游戏比王者荣耀的负载更大,这个帧率对于一款中端处理器来说非同一般。
2、注11
经过实际安全测试,搭载天机810的红米Note 11跑分为391231,与天机800U相差不大。本身就是小升级,这个结果很正常。
顺便测试一下它的游戏性能。忘记和平精英。再来看看王者荣耀的帧率。
-王者荣耀
开启Note 11支持的最高画质(60fps)。
游戏fps
从帧率来看,天机810可以流畅运行王者荣耀这款手游,即使开启全高特效也能保持稳定,期间有掉帧现象。还好不低于50fps。毕竟做一款中端处理器流畅高帧率的游戏有点太勉强了。
四。图像和照片
相机也是两者的区别。Note 11 Pro+后置摄像头是1.08亿像素主摄像头(1/1.52寸,九合一)+800万像素120超广角+200万像素微距摄像头,在夜景方面有很大优势,同时1亿像素可以还原更多细节。这个镜头Note 9 Pro曾经装过,现在是老朋友了。
Note 11后置5000万像素+800万像素120超广角双摄像头,不配备微距镜头。
1。日间校样
高楼(Note 11 Pro+拍摄f/1.9 ISO-51)
高楼(Note 11 Pro+拍摄f/1.9 ISO-53)
主微距(Note 11 Pro+拍摄f/1.9 ISO-131)
广角未开启(Note 11 Pro+拍摄f/1.9 ISO-50)
开启广角(Note 11 Pro+拍摄f/2.2 ISO-57)
2。夜间校样
未打开夜景(f/1.9 ISO-1552)
打开夜景(f/1.9 ISO-1617)
夜景未打开(f/1.9 ISO-1710)
打开夜景(f/1.9 ISO-1683)
以下是注释11
夜景不开(主摄像头默认1200万像素f/1.8 ISO-1278)。
开启夜景(主摄像头默认1200万像素f/1.8 ISO-940)。
夜景不开(主摄像头默认1200万像素f/1.8 ISO-1470)。
夜景不开(主摄像头默认1200万像素f/1.8 ISO-828)。
实际拍照过程中发现成像速度尚可,天机920的ISP有1亿像素,完全够用。但夜景需要结合合成算法,考验处理器的运算能力,无法实时成像。
样张方面,Note 11和Pro+采用了不同的夜景算法。Note 11是5000万像素主镜头,夜景更倾向于增加亮度和抑制高光,属于小米较早的夜景算法,而Note 11 Pro+是1亿像素主镜头。这个CMOS经过了长时间的打磨,而且得益于大底,有足够的进光量,所以该机的算法就是降低整体高光,降低画面噪点。
V .续航和充电
红米Note 11配备的是5000mAh电池,而Note 11 Pro+采用的是两节电池串联设计,容量为4500mAh,双电荷泵并联,电阻更低,降低了充电时机身发热。和其他几个配置120W快充的方案一样,不设中档,降低电量。
具体来说,看看它们的续航表现,用安压测试功能测试超级功耗。
压力测试是安全评估的内置功能。通过高负载计算来测试设备性能的稳定性,需要CPU进行大量的计算,因此功耗大于视频、日常使用等场景。
测试条件:未插入SIM卡,设备连接Wi-Fi,打开定位,电池充满电,屏幕亮度调至最高,关闭所有后台服务。开启安全压力测试,连续测试,每30分钟记录一次设备剩余电量。
超级功耗测试下,红米Note 11续航290分钟,Note 11 Pro+续航240分钟,均偏高,远高于其他搭载骁龙888的旗舰。续航时间长是中端机型的一大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搭载天机810的Note 11续航能力相当不错。即使电量是9%,在压力测试达到1%之前还是坚持了30分钟,待机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还是有1%的电量。
然后就是续航预估,因为这个结果是建立在CPU一直满载的基础上的。考虑到我们的日常使用和开机时间,这个数据要换算成倍数,得出Note 11 Pro+可以有8小时以上的连续使用时间,Note 11有9小时以上的连续使用时间。注意是连续使用,不是每天关屏,回消息等。
充电方面,红米Note 11支持33W有线快充,Note 11 Pro+支持120W有线快充,而且没有缩水,是旗舰常见的满血方案。两者的测试时间不同,先来看看Note 11的33W充电。
实际测试后,Note 11充电到100%用了65分钟,其中20分钟充完40%。考虑到是4500mAh电池,我就不多说了,33W就够了,部分中端机型还停留在30W以下。
再看Note 11 Pro+的120W有线快充,采用高效电荷泵和MTW多极耳双串电池,降低充电阻抗和温升。内置的MI-FC快充技术和小米MIX 4一样。安全性方面,内置安全识别芯片,短路保护,过压保护,超温保护,通过了德国莱茵TUV安全快充认证。
经过实际测试,在快充模式下手动开启Note 11 Pro+充到100%需要18分钟,其中充25%需要3分钟,充62%需要9分钟。当功率达到80%时,功率开始减速,直到100%。
Redmi的邀请函给了Power-Z,支持最高300瓦的功率,只是为了测试一下功率。峰值功率为95瓦,但很快恢复到80瓦左右。
充电功率随着功率的增加开始自动降低,最后充电到95%后调整到25瓦。那是一个充满热血的120瓦快充方案,没有缩水。
六。摘要
红米Note 11系列再次证明了极致的性价比,尤其是超大的Pro+,配备了同级独有的120W快充,完全诠释了高端产品大众化的理念。这个朋友值得交。
同时不难看出,Note 11系列这次并没有把重点放在高性能上,而是更注重体验,比如高屏刷、大功率快充、大电池等。看起来今年小米/Redmi的整个产品策略都是一样的,但是中杯相比上一代升级幅度不小,而且不缺X轴直线电机和立体双升降,进一步提升了入门机的体验。
超大杯的亮点是100瓦的快充,就像一个高屏。一旦使用,就再也回不去了。电子产品发展了这么多年,给人的感觉就是充电需要时间,但是100瓦的快充彻底改变了这种情况,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充满血液。不用担心晚上睡觉前手机是否需要充电,改变用户习惯绝对是一项技术。
我之前说过很多次,希望旗舰尽可能配备100瓦快充,带来更好的体验。现在发现格局小了。真没想到中端机这么快就用上了。
当然,超大杯的核心配置有些遗憾,性能堪忧是事实。原因很简单。一台中端机,尤其是注重性价比的,不可能完美。如果Note 11 Pro+搭载了副旗舰处理器,那么其他配置会被阉割,或者价格会上涨,但是其他体验会被抛弃。这可能有洗地的嫌疑,但在预算面前确实如此。
作为一款中端机,Note 11 Pro+肯定是超标的。从体验上来说,可以称之为水桶机。如果能弥补性能,直接脱离中端机的定位,冲向配置全面的副旗舰,也是在迎合标题。再走一步,中档无敌。
-最后的结局
很多年前,雷军发布红米Note 3的时候,用了我所有的憧憬。当时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很引人注目。直到最近两年的笔记系列,我才渐渐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真的达到了一台中端机的所有渴望。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是小米喊了很多年的口号。我觉得Note系列已经做到了。只有好奇才会相信美。在每一代Note系列发布之前,你都会不自觉的期待它,甚至超过一些旗舰机型。作为一款中端机型,某种意义上是全面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