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vivo今天举行了2021 VISION+专场线上发布,标志着2021 VISION+视频项目圆满结束。
在本次活动中,vivo与来自蔡司、国家地理、第一青年电影展、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等合作伙伴及38位创作者一起回顾并分享了视觉+影像项目一年来的人文实践成果及幕后故事。
蔡司中国区品牌传播负责人徐文对所有参与视觉+影像项目的创作者表示感谢,并表示,“今年视觉+影像项目的丰硕成果再次向我们证明了在今天使用手机进行严肃创作是可能的,同时也启发了我们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的手机摄影功能。
回顾VISION+一年四季的实践,用多张面孔描绘时代的“人文喜悦”
今年的VISION+成功吸引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万名创作者投稿,共收到384878张照片和3160部超短电影。
vivo VISION+ Video年度展策展人、三映堂联合创始人荣蓉表示:“这些工作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创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关注和记录了这不平凡的一年里的人和事,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影像的丰富性和可能性。我们很荣幸能与vivo并肩策划完成本次展览,让这些优秀的移动视频作品从线上走进实体展览空,向更多人展示移动视频的力量和魅力。”
揭秘手机拍摄的幕后故事,感受手机影像创作的温度
在活动现场,本届手机摄影大赛评委、人像摄影师肖泉作为代表分享了本次大赛的评审标准:“今年新设置的‘事件’和‘关注’单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极具新闻性和人文关怀的摄影作品,也传递了视觉+影像计划更深更广的人文精神。目前,手机摄影的审美范式正在形成。我们很高兴用vivo VISION+参与并影响当下的影像文化变革,见证超过38万张照片所呈现的时代。”
《国家地理》照片评委迈克尔·乔治(Michael George)说:“我看到了手机摄影带来的新的可能性。无论是艺术表现还是生活记录,这些作品都呈现了一种独特的移动影像视角,这有助于我们建立对这个时代多样性的理解。”
纪实摄影师马丁·帕尔指出:“手机几乎为人们提供了匿名性,因此他们可以更近距离地拍摄。”
纪录片摄影师乔纳斯·本迪克森对他作品中透露出的日常感受印象深刻:“通过记录来保存这些家庭生活和我们自己的亲密时刻非常重要。”
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策展人劳拉·塞拉尼(Laura Serani)提到:“‘每个人都是创造者’的理念鼓励人们将日常生活存档,并将其变成一个巨大的档案库。”
蔡司的摄影专家Bertram Hoenlinger也认可了大赛的价值:“这样的国际手机摄影大赛可以帮助蔡司和vivo更好地了解手机摄影师。”
在超短电影方面,首届青年电影展创始人闻松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提交的3160部超短电影,更加清晰地体现了全新的潮流——轻拍摄设备和方式,不同的观察视角,更具实验性的创作手段。其中,使用手机拍摄短片的比例比去年增长了148%,充分证明了手机作为一种轻量化的创作工具,正在不断拓宽新的叙事表达的边界。目前,视频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视听语言。我们期待通过超短电影这个专业竞赛单元,帮助全民视听语言的训练和提升。”
发布会上还举办了创作者专场论坛,邀请作家许知远、2021 VISION+超短片获奖导演刘宽、2021 VISION+手机摄影大赛人像单元获奖者张馨、vivo影像特效专家、风景摄影师安张宗为,结合自身创作经验和理解,就“影像如何成为世界性语言”、“手机如何重塑创作与观看的关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待运动影像的新时代,让更多人享受自由创作
为了鼓励更多的手机用户加入形象创作的行列,vivo通过视觉+形象工程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让创意精神和日常的形象表达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鼓励,履行一个科技品牌的文化责任。
未来,vivo将继续携手蔡司等优秀合作伙伴,打造更加极致、人性化的专业视频产品,同时拓宽人文创作实践的面,帮助更多人享受移动视频创作的“人文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