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这个档期,如果给你一部最新的智能手机,单看外观设计,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是后镜头。
每部手机的正面都趋于一致。屏幕上的区别无非就是孔的大小,镜头的位置和数量,然后就只剩下直屏和曲面屏了。不管厂商怎么努力不挖坑的铺开这块屏幕,现在的辨识度都远不及一眼就能记住的后置镜头。
所以这也成为了现在的厂商在手机设计上的执念,甚至可以说这是他们唯一可以做出自己特色的地方。
第一次看到小米12后置镜头的设计时,笔者就觉得似曾相识,因为这种在镜头上横划竖划几条线,将镜头位置排列进行整体分类的设计,似乎在手机镜头数量达到三个的时候就开始普及了,终于在今天,他第一次出现在了小米12上。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镜头上的线条。你还能想到什么?
华容道?格子衬衫?大牌包上的线条?毕加索的名画?
如果将小米12的镜头设计与上述四款产品逐一对比,会发现它们最相似的地方是线条规划的视觉感。虽然我不懂美术,但小米的设计师当然懂,更何况小米12的产品经理韦斯祺毕业于
中央美术学院
。
以前我们总说小米的产品用料足,但是缺乏精致感。米家成立后,纯白简约的线条提升了小米的设计风格,但离艺术还有差距,毕竟工科出身的雷总总是愿意把数字化后的产品带给大家,这才是最真实的。就像我说我能让你家衣食无忧,听起来比我能给你十亿还虚一点。但是既然小米决定提升品牌,走高端道路,
小米9,小米10,小米11,再看看这些机型的变化,可以明显感受到小米正在走数码系列机型高端的心态变化,也可以看到成功的开始。直到这场发布会正式开始预热,雷军才在微博中宣布将小米12系列新品的主导权交给了,这意味着雷终于将艺术的主导权放在了技术上。
这是很多国际一线品牌的历史进程。爱马仕品牌的第一个皮革手袋是爱马仕的儿子埃米勒-莫里斯(émile-Maurice)在1922年制作的,因为他的妻子抱怨说,她在整个巴黎都找不到自己喜欢的手袋。
兰博基尼的创始人曾经制造拖拉机。他非常喜欢法拉利,买了一辆,但他觉得这辆车并不完美,于是他向法拉利创始人恩佐·法拉利提了建议。结果被无情地斥责为“不用做农机车的人告诉我怎么做跑车”。结果费卢西奥·兰博基尼一怒之下,做了法拉利的终身对手。
这两个品牌的创始故事和小米的成立非常相似。雷先生用了一圈手机,发现没有一款是自己喜欢的,只好自己拉团队做产品。不同的是,爱马仕是以马具的身份出现的,马具一直是高端人士的产品,所以它的品牌基调自然不会低;更不用说兰博基尼,他生来就是干法拉利的。
但是小米不一样。当雷先生打着“为发烧而生”的旗号喊出1999元的价格时,是想让更多的人用上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手机,这就决定了它的品牌。自然不能成为太高端的那一类。
品牌需要故事和历史来包装。小米发展时间很短,也因为它的产品太受欢迎,大家都用过他的产品。大家都知道他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这样当他想再往上走的时候,就需要找到新的突破点,把产品做得更像我们在美术馆、音乐厅看到的那些。本来我以为小米是想打造高端品牌。最好的办法就是像拓展Redmi一样,在线上拓展一个新品牌,让大众对小米新的高端路线有更好的接受度,但似乎固执的雷总是不信这个邪。从小米9开始,小米新的高端产品线一步步更加实用,产品也有了更多除性价比之外的属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再来说说小米11 Ultra。你肯定不会用它来对标3000-4000元价位的手机吧?你会觉得它们不在一个数量级,价格段不在一条线上,所以没有可比性。
让大众潜意识里觉得高端,比在产品广告语上写“高端”要难得多。
改变产品的定位非常困难。如果人们总是走傻逼多赚钱的路线,可以说浪子回头了,但是小米现在要逆行了,骂的话自然会听到。但是同志们别忘了,小米虽然去了更高的地方,但是性价比这东西还在。难道红米还不够好,为大家准备了各种超高性价比的机器吗?
今天,小米品牌正式发布了全新系列数码产品。如果你还在用99年的思维和性价比来衡量,那只能说你的思维没变。大家放轻松,因为这不是小米要做的,而是Redmi要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