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一刻!7 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过半,比亚迪占三分之一

访客 智能手机 81
8 月 8 日,乘联会对外公布了 7 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分析报告。报告表明,7 月,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零售销量达 173.2 万辆,批发销量则为 195.6 万辆,整体态势依旧强劲。 其中,新能源车型的零售销量为 87.8 万辆,批发销量为 94.5 万辆。这意味着在 7 月份的中国市场中,新能源车型的渗透率已然过半,对于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而言,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事实上,此前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也有过渗透率过半的表现,不过基本都仅有一两周,整月渗透率过半尚属首次,这也表明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能源转型进程已过半,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中国汽车产业将朝着更高层级发展。 补贴退坡 新能源车靠实力赢取市场 近年来,新能源车型于国内市场迈入了爆发阶段,在 2024 年全年的渗透率已达 35%。今年年初,比亚迪集团总裁王传福曾在演讲中预测,今年国内新能源车型的单月渗透率将突破 50%,短短不到半年,这一“预言”就在刚过去的 7 月变为现实,王传福的预测既是一种自信,更是对国内新能源市场走势的精准预判。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增长,早期主要由政策补贴推动。但近些年来,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新能源车型更多地依靠领先的技术与过硬的产品力,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成熟完善的产业链和规模效应,这些都为超越燃油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盾。 对于消费者而言,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等方面已全面超越合资传统燃油车。尤其是插混技术,集燃油、插电、增程、纯电动的功能于一体,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极为实用的选择,短途用电,长途烧油,毫无续航焦虑方面的困扰,深得消费者喜爱。 以比亚迪为例,其在 5 月推出的全新第五代 DM 技术,不仅实现了 2.9L/100km 的超低油耗,综合续航达到 2000 公里,彻底解决了用户对于油耗和续航的痛点,甚至还有 46.06%的全球量产发动机最高热效率,让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技术再度笑傲全球。 事实上,比亚迪也是新能源市场的急先锋,是全球首家停产燃油车的车企。在今年 7 月销量超过 34 万辆,占比超过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的三分之一,市场上每卖出 3 台新能源车,就有 1 台是比亚迪,为加速新能源替代燃油车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 50%立下了汗马功劳。 全产业链优势凸显 助力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步入市场导向期,消费者正用真金白银支持新能源汽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降反增。当然,这也得益于新能源车型整体售价的下降,价格亲民,产品力还强,消费者自然会通过钱包来投票。 价格下降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有着极为出色的“生长环境”,从电池原材料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再到互联网生态,全产业链推动电动化、智能化进程,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体系。而且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的不断增加,规模效应逐渐显现,生产成本降低,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销量的快速增长,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性能、使用体验、用车成本等方面的感知已积累到足够深度,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合资燃油车的生存空间,传统燃油汽车品牌的业绩愈发变差,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正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疾驰,差距越来越大。 正是技术、成本的全面领先,让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时代实现了“弯道超车”,2023 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上汽、奇瑞、比亚迪、长安、长城、吉利等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正逐步将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型推向全球市场,让全球人民开上更好的汽车,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品牌追求的目标。

标签: 月销量 整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