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 thinkplus 光影系列 100W 氮化镓充电器:商旅充电好管家

访客 测评 168

以下是对原文的改写: 对于经常出差或处于复杂多变办公场景的人来说,续航焦虑无疑是个常见的困扰,甚至有人巴不得时刻连着充电宝使用手机。毕竟,尽管数码产品宣传其随时待机、即走即用的特性,但现阶段仍无法化解轻薄与续航之间的关键矛盾。 为化解这一矛盾,充电宝和氮化镓充电器成为许多人的必需之物。我们刚拿到全新升级的联想 thinkplus 光影系列氮化镓多口充电器,其主打“多口充、快充、智能温控安全”三大核心特性。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它的实际使用感受如何。 **一、外观设计** 我们获取了联想 thinkplus 光影全系列的新产品,该系列提供了 12W、20W、30W、40W、65W、100W、140W 共七种不同输出功率及接口组合的充电头,全面满足了消费者手中主流数码产品的充电需要。单看包装盒,依旧是一贯的纯黑风格设计,右下角均印有红底白字的 Lenovo 标识。 而充电器本体运用了经典的黑白配色来诠释“光影”这一系列主题。从上述图片中能够看出,12W 充电器的体积最为小巧,20 - 30W 充电器的大小较为相近,40W - 140W 充电器的体积则相对更大一些。 我们此次主要体验的 100W 版本充电器采用了黑色涂装,延续了 thinkplus 充电头一直以来采用的双质感拼接设计,哑光部分经磨砂手感处理,亮面部分则为光滑手感处理,在视觉上会形成一定的色差。充电器的正反两面分别印有功率版本和 thinkplus Logo 元素,辨识度颇高,一眼就能看出是联想 thinkplus 系列产品。 在尺寸方面,联想 thinkplus 光影氮化镓 100W 多口充电器的官方数据为 70*73*31mm,通过游标卡尺对其三维进行实际测量,结果为 70*72.9*32.1mm。 通过与一张大小和身份证相仿、采用 3D 打印的卡片进行对比,能够感受到该充电器的体积较为小巧。 在重量方面,100W 版本的充电器经实际测量恰好为 250g,适合作为笔记本、手机、平板等设备充电器的短途差旅替代品。 联想 thinkplus 光影系列氮化镓多口充电器采用了折叠式插头设计,在不使用时,可将插头推进凹槽内,这样不仅更加安全,也更便于收纳,同时进一步减小了充电器的收纳体积。 100W 版本的充电器配备了 2 个 USB - A 口和 2 个 USB - C 口的组合,接口排列整齐,间距充足,最多可允许用户同时为四台设备进行充电。 在配件方面,联想 thinkplus 光影系列氮化镓多口充电器均标准配备了 1 个充电器本体、1 本方形灰色简易说明书以及 1 条一米长的黑色塑胶材质双 USB - C 接口充电线。 从实际充电场景中可以发现,这条线材插头的衔接部位做了一圈塑料加固处理,内部采用钢壳屏蔽设计,内置 E - Mark 智能芯片,插头为硬质塑料,整体还采用了防火线材,耐用性得到了保障。 官方表示,全新的联想 thinkplus 光影系列充电器不仅在功率和接口数量上有了显著的扩展,在产品设计上也实现了技术突破。它采用了第三代氮化镓(GaN)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硅基充电器,体积更小、充电速度更快。同时,它还具备智能识别技术,能够自动识别连接设备并优化充电功率,每天进行数百万次温度监测,以确保设备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高效充电,避免过热带来的安全隐患。在此,为大家附上官方的产品规格表以供参考。 此外,根据官网的介绍,thinkplus 光影系列充电器还支持多种防护设计和阻燃材质外壳,并通过了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 **二、快充协议检测** 联想 thinkplus 光影系列氮化镓 100W 多口充电器采用了 2A2C 的接口布局。从硬件层面来看,2 个 USB - C 口的输出规格一致,2 个 USB - A 口的输出规格也一致。 通过读取 USB - C 接口的快充协议,经实际测试,两个 USB - C 接口均支持 FCP、SCP、AFC、QC 3.0、PD 3.0 以及 DCP 充电协议。 在 USB - C 接口支持的 PD 协议方面,我们读取了 PDO 数据,其最大支持 20V 5A,也就是 100W 的输出功率,此外还包括 5V 3A、9V 3A、12V 3A、15V 3A 等四种固定电压档位,另外还支持 3.30V - 11.00V 5A PPS 快充,涵盖了市面上多数主流的快充档位。 当将 USB - C1 接口分配给一台 ThinkBook 16 + 笔记本进行充电时,再读取 USB - C2 接口的 PDO 数据,仅显示触发了 DCP 协议,但未显示具体的电压档位数值,那么这个数值的最高值是多少呢? 官网提供的数据是双 C 口同时充电,可实现 65W + 30W 的充电输出组合,然而很遗憾的是,我们使用多部不同品牌的手机进行测试后发现,在 C1 或 C2 口为电脑充电的情况下,另一个 C 口很难达到 30W 的满负荷输出功能。 首先,我们连接上一台苹果 iPhone 15 Pro Max,此时 C1 + C2 口的总功率为 65W + 14W;接着,我们尝试了华为、vivo、OPPO 等品牌的安卓旗舰手机,C1 + C2 口的总功率只能达到 65W + 7.5 - 15W,也就是说,最高只有一半的输出功率,即 15W。 随后,在连接小米 14 手机时,双 C 口的功率达到了 65W + 22W,并且底部的 PD3.0 协议能够读出具体的瓦数,相比前几台手机有了一定的进步,值得庆贺,但仍未达到满负荷的 30W。 最后,我们拿出了公司仅有的一台魅族设备——魅族 21,奇迹发生了,第二个 C 口成功激活了 30W 的 PD3.0 快充协议,而且并非瞬时的。不过,实际充电功率并非实打实的 30W,大约在 26 - 28W 之间波动,但在我们测试的设备中,它是唯一一台在双 C 口充电场景下,能够激活 30W PD 快充档位的设备,只能说魅族手机在充电协议兼容性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 USB - A 口支持的快充协议,由于 thinkplus 光影系列氮化镓 100W 多口充电器标配的数据线为双 C 口,所以在 USB - A 线材方面,我们使用了一根魅族 40W 充电器配套的 USB A to C 数据线。 经实际测试,两个 USB - A 接口均支持 FCP、SCP、AFC、QC 3.0 以及 DCP 充电协议。其中,QC3.0 协议支持 5V、9V 和 12V 三档电压,具体功率为 5V3A 15W、9V3A 27W 以及 12V3A 36W。在双 A 口输出时,支持 5V4A 20W 快充。 **三、单 USB - C 口输出兼容性** 在此测试环节中,我们将针对联想 thinkplus 光影氮化镓 100W 多口充电器的 USB - C 接口进行输出兼容性测试。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我们将测试设备统一放电至 10%以下,并让电池静置冷却后再进行测试。 首先,在 iPhone 15 Pro Max 的充电测试中,thinkplus 光影氮化镓 100W 多口充电器触发了 PD 3.0 27W 充电协议,充电功率为 8.8V 2.8A 25.5W,开启了 PD 快速充电模式。在充电一段时间后,充电功率下降至 18W。最终,由于 iPhone 电池升温,导致充电功率下降至 10W 以内。 在 vivo X100 Ultra 的充电测试中,触发了 PD3.0 36W 充电协议,充电功率为 9V3.5A 32.4W,在充电一段时间后,功率下降至 27W。 在小米 14 的充电测试中,触发了 PD3.0 22W 充电协议,充电功率为 8V2.7A 21W,在充电一段时间后,充电功率下降至 15W。 在魅族 21 的充电测试中,触发了 63W PD 快充协议,充电功率为 18.1V 3.3A 60W,在充电一段时间后,充电功率会下降到 30W 左右。 在 iPad Pro 2021 款(M1 芯片)的充电测试中,触发了 PD3.0 快充,但未显示具体功率,实际充电功率为 14.7V 1.9A 28W,在充电后期,功率会下降到 15W - 12W。 在 Switch OLED 的充电测试中,未触发快充协议,不过实际供电功率可达 14.9V 0.9A 14W。在充电后期,功率会下降到 10W 左右。 在 ThinkBook 16 + 的充电测试中,未显示具体的快充协议,不过实际充电功耗达到了 19.3V 4.6A 90W,并且能够一直保持该功率充电至显示电量 100%。 总体来说,thinkplus 光影氮化镓 100W 多口充电器的 USB - C 口在为主流数码设备充电时,都能够触发快充,真正实现了一充多用的功能。 **四、总结** 通过我们的测试和体验,联想 thinkplus 光影氮化镓 100W 多口充电器展示出了卓越的设备兼容性、广泛的多快充协议覆盖以及完善的设备多充体验,其 2C2A 的接口组合足以满足大部分人群移动办公和出差商旅的全部设备充电需求,符合一个“充电伴侣”所应具备的全能素质。 在设计方面,thinkplus 光影氮化镓 100W 多口充电器以永恒经典的黑白双色作为基础,哑光与亮面的结合作为点缀,同时兼具了百搭、商务和时尚休闲的属性,再配合其轻巧便携的体积和重量,无论何时何地,拿出它来为任何设备充电都极为合适。 京东联想 ThinkPlus 100W 氮化镓充电器券后 169 元领 10 元券

标签: 待机 经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