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为何死磕按键?这背后有何缘由

访客 智能手机 284

曾几何时,苹果发布会现场,媒体们会热烈鼓掌并激动地尖叫,荧幕前的观众也会不吝赞美。然而今时今日,无论是媒体还是观众,在面对苹果发布会时,更多的是发出冷笑,甚至感到无趣。

就拿今年的苹果秋季发布会来说,iPhone 16 系列的发布,网上的评价多为负面,像平庸、缺乏创新、挤牙膏之类的词汇屡见不鲜。

单从硬件方面来看,iPhone 16 系列的确亮点寥寥。备受期待的 A18 Pro 芯片,与 A17 Pro 芯片相比,在性能上并未拉开显著差距,其他硬件的更新也属常规操作。

再说苹果首款 AI 大模型 Apple Intelligence,由于国区目前无法使用,这使得 iPhone 16 系列很难唤起国内用户的换机热情。

有网友抱怨,苹果不像安卓每年推出多款机型,憋了一年,结果精力全花在按键上了。去年 iPhone 15 Pro 系列的 Action 按键还不够,今年又整出一个相机控制按键,难道没了创新的苹果,要和按键死磕到底?

实则不然,作为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苹果为产品增添的每项功能,都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据调研机构 demandsage 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有超过 14.6 亿活跃 iPhone 用户,占全球智能手机使用人口总数的 21.67%。2024 年,全球 iPhone 保有量将达 15.6 亿部。

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苹果为 iPhone 增加按键绝非随意之举,必然是从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进行考量。

一个按键,蕴含简单与复杂

事实上,苹果对 iPhone 按键的调整并非首次。熟悉苹果的朋友应该知晓,从初代 iPhone 到 iPhone 6,苹果的 Home 按键一直为物理按键。到了 iPhone 5S 这一代,苹果开始为物理 Home 按键加入指纹识别模块。起初,Home 按键的作用是让用户能快速返回 iPhone 主界面,连按两下可呼出后台。而后,随着 Touch ID 的加入,iPhone 上的 Home 按键便增添了指纹解锁的功能。

物理式 Home 按键一直沿用到 iPhone 6。由于该按键用户日常使用频率极高,随着按压次数的增多,物理式 Home 按键失灵的概率也随之增加。不少用户反映,iPhone 的物理式 Home 按键使用久了便会直接失灵。为避免按键损坏,机智的用户开始使用“小圆点”来替代物理式 Home 按键,也就是如今的辅助触控。

需要注意的是,iPhone 上的“小圆点”功能并非作为取代物理式 Home 按键的过渡方案,此功能最初是为残障人士设计的,“小圆点”中集成了诸多触屏交互功能,包括返回主界面、呼出后台等。

不仅是残障人士,“小圆点”对普通 iPhone 用户的帮助也颇为显著。即便进入全面屏时代,不习惯使用全面屏手势的 iPhone 用户,仍会开启“小圆点”,以助其从应用内返回主界面,甚至通过小圆点调出 iPhone 后台应用界面。

直至 iPhone 7 这一代,苹果终于摒弃了物理式 Home 按键,转而采用电容式 Home 按键。或许是受到乔布斯的偏执影响,苹果在推出众多代 iPhone 后,才开始重新设计 Home 按键。

相较于物理式 Home 按键,电容式 Home 按键有一个显著优势,即不易损坏,这与 LCD 屏和 OLED 屏的情况有些类似。LCD 屏幕因无法自发光,需依靠背光层,而 OLED 屏为有机材质可自发光,使用久了会出现烧屏问题。

然而,物理式 Home 按键也有一个十分明显的优势,那便是真实的物理反馈,这一点电容式 Home 按键难以企及。

使用过 iPhone 7 和 iPhone 8 的用户想必都清楚,电容式 Home 按键的按压手感着实难以言喻。

iPhone 8 之后的机型,除 iPhone SE 系列外,iPhone 数字系列已全面采用全面屏设计,舍弃了以往保留 Home 按键的交互方式,正式改用全面屏手势进行交互。此次,苹果选择直接舍弃 Home 按键。

苹果此举的原因颇为简单,便是顺应市场潮流。毕竟在安卓阵营,小米已率先推出全面屏手机小米 MIX。在这个时期,智能手机厂商们都在比拼手机的屏占比和屏幕尺寸。

到了 iPhone 15 Pro 这一代,苹果将其物理式静音按键删除,升级为 Action Button,中文名为操作按钮。

该 Action 按键可供用户自定义设置,如静音、手电筒、相机等。此前的物理式拨杆静音按键,仅能用于开启或关闭静音,功能较为单一。并且,物理式拨杆按键因存在缝隙,使用久了会积存灰尘和污垢。

Action 按键不仅解决了用户此前的使用痛点,还提高了用户使用该按键的频率。

因为此前有许多用户要么从未使用过物理拨杆静音按键,要么因工作环境原因使按键一直处于静音模式。如今有了 Action 按键后,除了预设的几个系统功能外,用户还可通过快捷指令实现一键开启二维码、一键听歌、一键启动原神等操作。

与 iPhone 15 Pro 系列和 iPhone 16 Pro 系列专属的 Action 按键不同,今年 iPhone 16 全系配备了相机控制按键。

此相机控制按键采用电容结构,而非传统的物理按键。正因如此,它能够实现多种交互功能,如滑动变焦、半按呼出拍摄选项、长按直接进行视频录制等,甚至可以呼出 AI 识图功能,快速识别并提取取景框中的信息,例如一家餐厅,AI 会显示该餐厅的具体信息,包括联系电话、预订情况、名称、地址等。

从苹果官方产品宣传页面可见,模特使用 iPhone 16 的手势,明显是在模拟专业相机的握持手势,而相机控制按键恰好对应专业相机的快门按键。

即便你竖着拿 iPhone,相机控制按键的位置也安排得恰到好处,单手拍照毫无压力。

随着智能手机硬件的持续升级,手机相机与算法相互结合,直出的照片已不逊于专业相机。用过专业相机的朋友应该了解,除了富士和少数相机自带滤镜外,市面上大部分专业相机拍摄的照片都需要后期处理,这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上手难度较高。

所以,现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手机记录生活,相册中或许已存有数百张甚至上万张照片。

然而,当下是大屏手机的时代,许多用户在选购手机时会优先选择屏幕尺寸更大的机型,无论是追剧还是玩游戏都颇为畅快,加之大屏手机内部可容纳更大容量的电池,其续航能力自然无需担忧。

我们都清楚,大屏手机有一个显著的缺点,那便是手感欠佳,尤其是手掌较小的用户,基本上只能双手握持和使用。

而现今的手机拍照,都需要用户点击屏幕上的快门按键,拍摄手势自然不如拥有物理按键的专业相机操作起来那般顺畅。用户在使用手机拍照时,如果握持手势不当,手机很容易滑落至地面。

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让 Apple Intelligence 具备感知世界的能力,苹果为 iPhone 16 系列推出了相机控制按键。

简而言之,iPhone 16 系列的相机控制按键,不仅让用户拍照更为便捷,也是为 Apple Intelligence 感知这个世界设计的一个开关。归根结底,相机控制按键的设计初衷是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

没有哪家厂商会脱离用户需求,为产品设计一个无用的功能。因此,iPhone 16 系列的相机控制按键并非伪创新。

标签: 着实 的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