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7月迎历史性时刻:渗透率过半,比亚迪表现亮眼

访客 智能手机 61
8 月 8 日,乘联会发布了 7 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分析报告。报告表明,7 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 173.2 万辆,批发销量为 195.6 万辆,整体表现颇为强劲。 其中,新能源车型的零售销量为 87.8 万辆,批发销量为 94.5 万辆。这意味着,7 月份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型的渗透率已超过半数,此乃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意义非凡。 实际上,此前中国市场新能源车虽也有过渗透率过半的情况,但基本仅持续一两周,而整月渗透率过半尚属首次。这也预示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能源转型已进程过半,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中国汽车产业将迈向更高的发展层级。 补贴退坡,新能源车凭实力占据市场 近些年来,新能源车型在国内市场呈现爆发之势,2024 年全年渗透率已达 35%。今年年初,比亚迪集团总裁王传福在演讲中曾预测,今年国内新能源车型单月渗透率将突破 50%。短短不到半年,这一“预言”在刚过去的 7 月便已成现实。王传福的预测,既是一种自信的体现,更是对国内新能源市场走势的精准研判。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早期主要依靠政策补贴来推动。然而近年来,随着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坡,新能源车型更多地凭借领先的技术、过硬的产品实力,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成熟完备的产业链和规模效应,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这些因素为新能源汽车超越燃油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消费者而言,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等方面已全面超越合资传统燃油车。特别是插混技术,将燃油、插电、增程、纯电动的功能集于一身,对消费者来说是极为实用的选择。短途用电,长途烧油,彻底消除了续航焦虑的困扰,因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以比亚迪为例,其在 5 月推出的全新第五代 DM 技术,不仅实现了 2.9L/100km 的超低油耗,综合续航更是达到 2000 公里,完美解决了用户对油耗和续航的担忧。此外,该技术还拥有 46.06%的全球量产发动机最高热效率,使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技术再次在全球范围内脱颖而出。 事实上,比亚迪是新能源市场的先锋力量,更是全球首家停产燃油车的企业。在今年 7 月,其销量超过 34 万辆,占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市场上每售出 3 台新能源车,就有 1 台是比亚迪。这为加速新能源对燃油车的替代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 50%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产业链优势彰显,助推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 当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进入市场导向阶段,消费者用实际行动支持新能源汽车,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降反升。当然,这也得益于新能源车型整体价格的下降,产品价格亲民且性能强劲,消费者自然会用钱包来做出选择。 价格下降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拥有极为优越的“成长环境”。从电池原材料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再到互联网生态,全产业链共同推动电动化、智能化进程,构建起了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持续增加,规模效应逐渐显现,生产成本不断降低,进一步增强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销量的迅速增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使用体验、用车成本等方面的认知已积累到相当的深度。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合资燃油车的生存空间。传统燃油汽车品牌的业绩每况愈下,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正朝着不同的方向飞速发展,差距日益加大。 正是由于技术和成本的全面领先,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时代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2023 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上汽、奇瑞、比亚迪、长安、长城、吉利等中国汽车品牌,正逐步将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型推向全球市场,让全球民众开上更优质的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追求目标。

标签: 特别 颇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