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夜晚,埃安隆重推出全新一代高端电子电气架构——星灵架构。此前不久,埃安刚发布全新一代AEP 3.0纯电平台,如今星灵架构这一重磅ICV技术的问世,再度彰显其技术实力。星灵架构是在去年发布的行业第三代电子电气架构EEA 3.0的基础上,借助风云三号红外遥感技术、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航天级星基定位融合等多项全球领先科技,对智驾安全进行全方位升级,为新一代智能纯电车的智驾安全问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切实解决了用户对智能驾驶“敢装不敢用”的困扰,在安全方面实现了对特斯拉等车企的超越。
风云三号红外遥感与第二代可变焦激光雷达,畅享全天候安全智驾
当下,智能驾驶在行业内存在多种不同的发展路线,特别是在感知系统方面,主要有视觉方案和多融合感知方案两大流派。以特斯拉FSD为代表的纯视觉派,尽管在北美等部分地区开放了全自动驾驶功能,但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使得用户对该技术的信任感逐渐丧失。这导致自动驾驶更像是一个噱头,实际上许多用户是“敢装不敢用”。安全已成为用户的首要痛点,越是追求“高端”,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就越高。
基于此,埃安的星灵架构始终将用户的安全体验置于首位。其采用了全球最为强大的多融合智驾感知系统,除了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之外,还开创性地融合了风云三号红外遥感技术以及3颗第二代可变焦激光雷达,共计39个感知传感器。
在探讨这两个传感器的先进性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特斯拉的纯视觉感知系统。特斯拉运用了8颗视觉摄像头,通过不同摄像头的对焦角度来计算车辆与障碍物的距离。然而,由于该方案引入的可变参数过多,计算结果容易产生误差。同时,视觉识别难以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人类的视觉尚且可能被误导,更何况是人工智能呢?尤其在夜障、雨雾、眩光等对视觉感知系统有显著影响的场景下,摄像头很容易出现错误识别,进而引发事故。
星灵架构的多融合感知方案能够全面且系统地解决这一问题。红外遥感技术具有超强的透射率,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等领域,能够穿透大气层,进行星际级的遥感探测。将其应用于智能驾驶领域,可通过生命体的热辐射成像,弥补“雷达+摄像头”感知识别能力的不足,且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即使在夜晚会车等强弱光交替、眩光等场景下,仍能清晰成像,实现准确识别。
同时,3颗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拥有10 - 30Hz的智能变频刷新帧率,响应速度比第一代快三倍,以及0.2° - 0.05°的智能调控分辨率,不仅能够实现毫秒级的应变,而且比第一代看得更远、更清晰。在城市中能够从容应对加塞、鬼探头等突发状况;在城区中能更准确地判断安全转向的空档,减少不必要的原地等待;在高速行驶中能够实现远距离预判风险,提前进行减速、变道等操作。
此外,星灵架构还创新性地应用了航天级星基融合定位技术,结合高精地图和惯导单元,实现全域厘米级的车辆定位。
正是凭借如此强大的多融合感知系统,星灵架构能够实现200米范围、360度环境、夜障、雨雾、雾霾等全场景全天候的感知覆盖,真正做到无惧“鬼天气”,不怕“鬼探头”,甚至连暴雨夜中的小黑猫都能被精准地捕捉和识别。
全栈自研系统算法与超2000人软件开发团队,达成软硬件的完美适配
然而,智能驾驶并非仅仅是硬件的竞争,实际上,越强大的感知硬件系统,就越需要强大的感知软件算法。
因为每个感知硬件之间不可能完全同步,存在着毫秒级的时间差异。而在汽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这个时间差会被无限放大,各感知硬件间的场景偏差甚至可达1 - 2米。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为此,埃安倾力打造了ADiGO PILOT数据闭环平台,对千万张场景图片进行感知训练及仿真验证,并结合超百万公里的实车验证,不断进行循环迭代,通过全栈自研的算法,修正硬件所造成的感知场景偏差,从而将最强的多融合感知系统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能够实现如此强大的软件算法实力提升,离不开专业的软件团队。埃安组建了一支以陈学文、江建山等十余位领军人才为首的ICV全栈自研团队,其中上下游软件开发人员超过2000人,占研发团队的50%以上;拥有阿里、华为、百度等互联网企业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人员近10%。
此外,埃安在坚持科技自主研发的同时,也积极与行业开展开放合作,博采众长。例如,与科大讯飞合资成立了星河智联公司,专注于智能座舱的开发;与中芯、粤芯、地平线、禾多等半导体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近期,在埃安的A轮融资中,出现了全行业抢投的现象。逆势超募单轮融资约183亿(超募33亿)、投后估值超千亿,成为市场中“独树一帜”的存在。其中包括了电池供应链、半导体、车路协同、能源生态、资产投行等上下游协同企业。
除了产业链合作外,埃安不断向上探索,与汇集中国各领域尖端科技的中国航天联合成立了昊铂科研实验室,围绕新型电池开发、空气动力学设计、电机驱动技术、AI控制技术、新型材料研发、卫星遥感技术等领域共同开展研究开发,而这些技术未来都将应用于埃安的Hyper系列车型上。
率先达成底层技术突破,性能与智能全面超越特斯拉
在燃油车时代,中国的汽车技术曾受到欧美国家的制约。30年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致信国务院,建议“跳过燃油车,直接进入新能源时代”。2000年,时任德国车企生产部技术经理的万钢(后担任中国科技部部长),也向国务院上书提出开发洁净能源汽车的建议。在这份文件中,他分析了中外在内燃机上的技术差距,指出在短时间内赶超国外厂商基本不太现实,中国汽车业若要崛起,必须进行“变道超车”。
前辈们尚未实现的理想,在智能新能源时代,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陆续出现了能够在世界舞台上与全球强企一较高下的品牌。其中的关键在于从底层技术上加快突破,实现科技引领。
在决定一辆车“身体素质”的平台技术方面,埃安通过全新一代高端纯电专属平台AEP 3.0,在性能上领先行业一代半。
其中,通过全球最快的超跑级电驱技术,AEP 3.0平台能够实现后驱4.9S、四驱1.9S的零百加速,无论是后驱还是四驱,速度均为全球最快。与此同时,AEP 3.0平台还采用了全球最强的赛道级后驱驾控。它在借鉴超跑低重心、轻量化车身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独有的AICS智能底盘系统,实现了多系统动态匹配控制,在转向半径、转向精度和灵敏度、过弯侧倾侧滑以及百公里制动距离等方面,均优于特斯拉等欧美品牌。
作为智能纯电车的“灵魂”,电子电气架构在技术基础层面影响着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与过去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不同,星灵架构采用了智驾域、车身域、座舱域的集中式布局,实现了算力、传输效率、线束及控制器减少等方面的全面提升,达到硬件即插即用,软件常用常新的效果。同时,借助全球最强的多融合智驾感知系统以及航天级星基融合定位技术,为用户带来全天候的安全智驾体验。
正是AEP 3.0带来的赛道级超感驾驭以及星灵架构实现的全天候安全智驾,真正能够为用户带来更为极致、更具价值的体验。而这种在底层技术上的跨代突破,也为行业指明了新一代智能纯电车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在平台和架构方面,我们已经实现了对欧美国家的反超。
这便是埃安的全新一代Hyper Tec!也是埃安自品牌焕新以来迈向高端化的重要举措。据悉,此次发布的全新一代高端纯电专属AEP 3.0平台与全新一代高端电子电气架构星灵架构,将率先应用于Hyper系列车型。其中,除了此前已发布的Hyper SSR外,Hyper系列的王牌车型也即将在近期正式亮相发布,着实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