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财报季来临,中国车企成绩斐然
近期,比亚迪公布了其2024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据报告内容,比亚迪上半年的营收达到3011.2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76%;净利润为136.31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4.44%。
与此同时,比亚迪在上半年的研发投入为202亿元,同比增长42%,该数额比公司的净利润还多出一半。
对此,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指出,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在5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位列榜首。
此外,李云飞还表示:比亚迪的研发人员超过10万,在全球车企中排名第一。
财报数据同时表明,2024年,比亚迪校招应届生超万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近80%、硕博占比近70%。截至当下,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的专利申请总数已超过4.8万项。
高研发投入推动销量上扬
实际上,比亚迪在研发方面的高额投入并非是近两年才开始的。自成立以来,比亚迪的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1600亿元,且在过去的三个季度中,研发投入连续超过100亿元。
研发投入转化为技术储备,使比亚迪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技术实力颇为强劲的车企。
此前,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曾将此概括为:“比亚迪拥有一个‘技术鱼池’,池内有各式各样的技术。当市场有需求时,我们便从中捞出一条来。”
近些年来,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断发力,相继推出了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易四方、CTB电池车身一体化、云辇、第五代DM技术、易三方等一系列新能源专属技术。
这些新技术应用在比亚迪的众多车型上,直接促成了销量的转化。在今年1 - 8月,比亚迪汽车的累计销量已达232.84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9.92%。据MarkLines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二季度,比亚迪的销量已超过本田,成为全球第七大车企。
自主品牌财务状况普遍向好
从今年上半年各大车企公布的财报数据中,我们能够窥探到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格局的变化。
在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营业收入首次超越上汽集团,位居国内主流车企之首。不单是比亚迪,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营业收入普遍实现快速增长,而合资品牌的增长则显得较为乏力。
从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角度来看,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日前发布的报告,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长超过8%,净利润增长超过20%,行业景气度显著提升。
上交所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业链(仅统计上交所上市企业)的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45%,近七成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了正增长。在出海浪潮的影响下,4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达8%。
这些数据表明,此前业界热烈讨论的“内卷式竞争”或许是一个错误的命题——汽车行业的竞争固然存在,但这种竞争并未致使行业营收、利润下滑。相反,行业的整体营收、利润依然在增长。
技术优势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
从主流上市车企2024年半年报可以看出,比亚迪是中国汽车行业名副其实的“研发巨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高于特斯拉(约人民币161亿),几乎等同于长城、理想、吉利、长安的研发投入总和。此外,比亚迪上半年的研发投入是长城的三倍有余,是吉利的四倍以上。
然而,高额的研发投入,对企业来说也意味着巨大的成本。
若将研发投入与净利润进行对比,从2011年至今的14年里,比亚迪有13年的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有时甚至是同期净利润的数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兴起的造车新势力们,虽然营收规模不大,但在研发投入方面的力度也不容小觑。例如,在2024年上半年,蔚来的营收为273.55亿元,亏损103.84亿元;即便处于亏损状态,蔚来依然保持着60.83亿元的研发投入。同期,理想的营收为573.1亿元,研发投入则达到了60.76亿元。
毫无疑问,在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全球汽车工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洗牌,只有技术领先的车企才能够崭露头角。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正在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
依据易车榜的最新数据,比亚迪7月的销量为34.2万辆,已攀升至全球第三,仅排在丰田与大众之后。
中国汽车在海外的拓展也进展迅猛。根据中汽协的数据,今年8月,我国汽车出口40.8万辆,环比增长3.9%,同比增长32.1%。1 - 8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294.1万辆,同比增长61.9%。据行业人士分析,今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还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海外的中国汽车将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