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一场相互奔赴的旅程。
前些天,雷军在年度演讲中,将“成长”作为核心词汇,深入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雷军在不断成长,小米平板同样如此。就在近日,小米平板系列迎来了新成员——小米平板 6 Max 正式亮相。
这款全新产品线的产品,拥有前所未有的 14 英寸大屏幕,仿佛“突然长大”的它,能否在用户体验方面大放异彩呢?
大,令人惊叹
身为一名数码产品的“颜值控”,外观出众的平板能让我们在日常使用中获得愉悦的感受。
若要为小米平板 6 Max 的外观打分,我会给出 90 分。它的线条棱角分明,R 角圆润流畅,全金属机身浑然一体,初次见到小米平板 6 Max,那种精致优雅的视觉质感便会扑面而来。
之所以给到 90 分,是因为它还存在一些小瑕疵。比如,小米平板 6 Max 的按键设计较为简洁,缺乏装饰性和设计感。镜头模组较厚,平放在桌面上时会翘起。
将小米平板 6 Max 翻转过来,仔细观察其背部镶嵌的镜头模组,依然是熟悉的四角圆角矩形设计。乍看之下,会让人觉得这像是小米 13 的“放大版”。
看似轻薄的外观让我产生了错觉,以致于轻视了小米平板 6 Max 的重量。当真正拿在手中时,750 克的裸机重量时刻提醒着我,放弃单手握持的想法吧。这相当于一瓶矿泉水与一台小米 13 Ultra 的重量之和。
作为日常朝夕相伴的设备,其实我最为关注的,是它作为我近视眼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屏幕。
小米平板 6 Max 配备了 2.8K、120Hz 的旗舰 LCD 屏幕,分辨率达到 2880*1800。这样的参数配置,即便在同层次的平板中,也处于第一梯队。倘若你是 LCD 屏幕的爱好者,那么这块屏幕或许会更合你心意。
全新的 14 英寸大屏幕带来了“大开眼界”的视觉冲击。与 11 英寸的小米平板 6 相比,使用小米平板 6 Max 观看电影时,显示画面足足增大了 62%。而与 12.4 英寸的小米平板 5 Pro 相较,用小米平板 6 Max 浏览网页时,画面也多显示了 28%。
实际体验后发现,在切换应用、浏览信息流新闻、进行手势滑动等场景中,120Hz 的高刷新率使得小米平板 6 Max 的观感极为流畅,高刷策略并不保守,基本不存在明显的顿挫感。
在使用大尺寸平板时,我们常常会习惯进行多窗口操作,但这样一来,主窗口和次窗口之间就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相互抢占系统资源,在极限情况下,可能会触发温升降频,导致卡顿现象的出现。
而小米针对小米平板 6 Max 进行了大屏专属性能优化,运用焦点调度技术,依据窗口进程的优先级,合理地分配系统资源,有效降低了卡顿的风险。
当然,流畅“表面”的背后,也得益于其精心打造的“内在”支撑。
小米平板 6 Max 搭载了骁龙 8 + 移动处理平台,内存和闪存则采用了 LPDDR5X + UFS3.1 的组合。在“性能铁三角”的加持下,小米平板 6 Max 无论是读写速度,还是整体系统功耗的表现都颇为出色。
倘若你的预算较为充裕,还可以选择 16GB + 1TB 的存储组合,让使用体验更加持久、流畅。
是小题大做,还是潜力无限?
与以往有所不同,作为小米有史以来尺寸最大的平板,小米平板 6 Max 最为显著的特征或许就是其 14 英寸的大屏幕。
像我日常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仅有 13.3 英寸,相比之下,小米平板 6 Max 的屏幕要比我的笔记本电脑大出不少。
在享受大屏幕带来的愉悦的同时,14 英寸的平板能够轻松适应主流的背包尺寸。倘若你喜欢携带平板去图书馆或者上班,也不会因为屏幕过大而产生困扰。
全新升级的顶级 8 扬声器,其中 4 个为中低音单元,4 个为高音单元,使得低音更加澎湃,高音更加通透,音乐外放时的空间感更为震撼。
当我打开爱奇艺追剧时,适当调整杜比全景声、虚拟环绕声等音频效果,追剧的沉浸感瞬间被拉满。
此外,大机身的优点之一,便是能够容纳更大的电池。小米平板 6 Max 的电池容量提升到了 10000mAh,在深度休眠模式下,能够极限待机 43.6 天。内置的小米澎湃 G1 芯片,能够有效延缓电池老化,长期使用后,大幅降低电池衰减的程度。
小米实验室的数据表明,小米平板 6 Max 电量为 100%时,可以连续播放抖音 14.05 个小时,连续阅读电子书 22.50 小时,甚至在重负载游戏王者荣耀的畅玩中,也能坚持 11.31 个小时。
经过实际测试,随手打开 B 站,连续播放 1 小时中等音量的视频后,小米平板 6 Max 的电量消耗了 8%;抖音连续播放 1 小时后,电量消耗了 9%;打开和平精英,畅玩极致画质半小时后,电量也仅消耗了 7%。
不过,电池容量大也意味着充电时间比手机更长。小米平板 6 Max 与 MIX Fold 3 的有线充电功率相同,均为 67W,实际测试中,68 分钟可将电量充至 100%。
反向充电也是小米平板 6 Max 的一大特色,相较于主流反向充电的 7.5W,这款设备支持 33W 的反向充电,半小时即可为小米 MIX Fold 3 充满 50%,主打“随身充电宝”的功能,给人满满的安全感。
在配备全新智能触控键盘后,小米平板 6 Max 从单纯的平板属性瞬间提升到了笔记本属性。
该大尺寸键盘顶部新增了 15 个全新的独立快捷键,能够实现一键全局禁用麦克风、切换勿扰模式等便捷操作。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智能触控键盘还新增了独立语音输入按键,轻轻一按便可开启语音输入,对于像我这样能语音输入就绝不打字的人来说,实在是太贴心了。
“二合一”笔记本的最大优势在于融合了笔记本和平板两种终端的特点,能够适应更多的办公场景。
小米平板 6 Max 全新模式“工作台”、PC 版的 WPS、PC 级的图片处理等升级细节,进一步凸显了这一优势,让我们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 AI 技术的助力下,小米平板 6 Max 上的“会议工具箱”再次得到进化,除了美颜、补光、字幕转录等会议场景中常用的便捷功能外,通话降噪、屏幕实时翻译等功能也更为强大。
例如,小米平板 6 Max 能够智能识别 150 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噪音,并实现智能抑制。这意味着当你上网课或者与同事进行视频会议时,再也不用担心房间里过于频繁的猫狗叫声会被对方听到。
凭借 AI 大模型强大的语义理解能力,线上会议投屏的外文内容也能够进行分屏翻译,翻译的内容也更符合上下文语境。例如在市场份额报告中的“Share”,传统翻译往往会译为“分享”,而大模型则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将其翻译成“份额”。
或许并非大众的普遍选择
在以 10 - 12 英寸为主流的平板市场中,这款 14 英寸的平板犹如一个“异类”,然而这个“异类”的出现,却有着颇为清醒的考量。
对于小米而言,小米平板 6 Max 的出现能够填补产品线的空缺,完善不同尺寸段产品的布局,力求达到“别人有的我也有,别人没有的我还有”的理想状态。
更为重要的是,14 英寸的平板尺寸更接近于轻薄本,在性能和功能上甚至可以做得更为强大。
对于用户来说,大尺寸平板更便于阅读、观影、办公等场景的使用,顶级的 8 扬声器、会议工具箱、PC 版的 WPS 等“巧妙构思”,都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体验,满足部分用户对大屏产品的需求。
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却略显骨感,小米平板 6 Max 的一些细节处理得还不够完善,让人感觉有些不太满意。
例如,作为本应具备轻便性的“二合一”产品,小米平板 6 Max 却保留了笔记本电脑“沉重”的缺点,这恰恰违背了其最初的设计理念。
软硬件的适配也需要时间来进一步优化,除了手写笔存在延迟等问题外,在小米手机与平板的互联中,像微信等应用的打开,只能以接力的形式使用,在多屏协同方面的表现还有所欠缺。
此外,并非所有的应用都能够成功接力。在测试过程中,像一些小众软件以及微博等部分主流软件,即使在手机上打开,也无法在屏幕的接力窗口上显示。
在发布会上,雷军公布了小米平板 6 Max 的价格,12GB + 256GB 组合的售价为 3799 元,首发优惠价降至 3599 元,16GB + 1TB 的组合售价仅为 4599 元,这让不少网友感叹“太划算了”。
综上所述,小米平板 6 Max 的目标用户群体已经相当明确。如果你对平板的需求仅仅是“买后用来看视频”,那么小米平板 6 Max 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优秀选择。
如果是为了满足日常的学习和办公需求,那么小米平板 6 Max 或许可以被纳入你的考虑范围。而如果期望购买一款集“二合一”优势于一身的平板,那么小米平板 6 Max 可能并不是你的最佳选择。
在科技的浪潮中,每一次产品的更新换代都是一次思想的交锋,一次对未来的探索。
无论是雷军在年度演讲中的分享,还是小米平板 6 Max 的诞生,都彰显了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超越和改进的重要性。
或许小米平板 6 Max 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和迭代,才能够成为一款全方位打动消费者的卓越产品,不过此刻,它无疑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在做出选择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决定是否与这款平板开启一段充满趣味的科技之旅。
毕竟,在技术的洪流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