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过渡到自研芯片已然过去两年半,而我依旧在使用三年前 iMac 的谢幕之作。
此台机器可视为Intel的末代巅峰之作:配备10核心i9 - 10910处理器,拥有16GB显存的Radeon Pro 5700XT,32GB DDR4内存以及1TB固态硬盘。即便在今日,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它的性能依然足够强大。
然而,随着Mac Studio产品线的加入,iMac在整个Mac产品线中的地位已从中档滑落至中低档:无法选配Pro和Max芯片,内存无法插拔,屏幕从27英寸5K缩减至24英寸4.5K,甚至连曾经的SD卡槽也被取消。
因而,当我拿到新款iMac时,心中充满好奇:M3加持的iMac究竟有多大的进步?它能否吸引Intel的老用户进行更换呢?
轻薄的机身,多彩的外观,宽大的下巴,磁吸式充电线,集成在适配器上的网线接口,甚至连键盘和鼠标上的Lightning接口都一模一样,由于延续了上一代iMac的设计,我们将评测重点放在了性能测试方面。
基础款iMac配备了8核CPU和8核GPU,8GB + 256G,起售价为10999元。我所评测的机型升级到了10核GPU、24GB统一内存 + 1TB固态硬盘,价格达到19398元,还包括带有数字键盘的Touch ID键盘、Magic Mouse和Magic Trackpad。
CPU性能测试
iMac上的M3是业界首批采用3nm制程工艺的PC芯片,其核心数量与M2保持一致,依然采用4大核 + 4小核以及10核GPU的设计。值得注意的是,M3的单核最高频率突破了4GHz。
在GeekBench跑分中,无论是单核还是多核,M3相比M1 iMac都有25%的性能提升,其中多核性能直逼M1 Max和M2 Max,相比M2大约有20%左右的提升。
当然,M3和M3 Max的差距也进一步扩大,后者的性能表现已经超越了Mac Studio上的M2 Ultra。
此时再看三年前Intel的末代机皇,已处于垫底的位置,无论是单核还是多核性能,几乎被M3甩开两倍之多。
相较于M2,M3在GPU的规格上提升并不显著,但引入了与A17 Pro相似的架构,增加了动态缓存、硬件光线追踪和网格着色等特性,有效提升了GPU在通用计算场景中的性能。
GPU性能测试
在GFXBench 4K Aztex Ruins(High Tier)offscreen测试中,M3 iMac的测试结果为51 FPS,相比M1有接近40%的提升,相比M2的Macbook Pro也有9%的提升。
而在这一测试中,采用独立显卡的iMac 2020,表现还算不错。
硬盘读写速度
从BlackMagic Disk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新iMac相比于上一代iMac低配版,其写入速度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与M3 Max相比,仍存在接近一倍的差距。
结合前两款产品的情况来看,芯片等级以及固态硬盘的容量,都直接影响着硬盘的读写速度,由此可见苹果的精准策略。
后期渲染速度测试
剪辑视频是Mac的传统优势。我们使用达芬奇对一段30分钟的4K 50FPS H.265编码MP4格式的视频进行渲染。
M3的iMac的渲染速度比M2快了4分钟,已经与M2 Pro的Mac mini相当。而我们那台8GB内存的M1 iMac,由于频繁弹窗提示内存不足,甚至无法完成导出,直接退出了测试。
搭载M3 Max的机型则展现出巨大的优势,仅需一半的时间即可完成渲染。不过我们也发现,M3 Max相较于M2 Max、M1 Max并没有显著的提升,推测M3的视频编解码性能可能没有明显的升级。
面对针对HEVC进行了优化的M系列处理器,Intel的iMac已经毫无竞争力可言。
此外,M3 iMac增加了对AV1编码的解码能力,这在观看流媒体时能够降低CPU的占用率,也算是一个特别的升级之处。
iMac已非昔日之iMac,桌面电脑该如何抉择?
如文章开头所述,随着Mac Studio的出现以及iMac Pro产品线的取消,iMac在产品线中的定位下降了一个档次,但这也使其目标用户更加明确——它不再是适用于工作室的生产力工具,而是适用于多人共享的家用电脑。
它轻薄简约且美观的一体化设计,将电脑主机、摄像头、显示屏、六扬声器系统、麦克风等所有配件集成在一起,整个设备重量不足5kg。
它既不占用过多桌面空间,又总能成为环境中的视觉焦点。正如许多公司、商业收银柜台常常摆放两台iMac,为空间增添色彩和魅力,这是iMac一个不可忽视的卖点。
M3芯片能够轻松应对文字、图片和视频剪辑工作,即使是相对繁重的3D设计,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性能瓶颈,非常适合没有移动办公需求的家庭环境。
此外,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创建自己的账户,并通过Touch ID一键登录。
由于iMac跳过了一代芯片的更新,使得这款搭载M3的iMac表现出显著的性能差异,相比M1有接近一倍的提升,但如果与MacBook Air上的M2相比,提升则相对有限。
如果你是21英寸Intel iMac的用户,M3 iMac是非常理想的替代品,无论是浏览网页还是后期修图剪辑,你都能明显感受到速度的提升。而对于27英寸的iMac用户,则需要在屏幕尺寸上做出一些妥协,或者考虑Studio Display + 电脑的组合方案。
如果你是三年前M1 iMac的用户,且选购的是8GB内存版本,可以根据日常使用的情况来考虑是否更换为M3 iMac。
在M3 iMac的配置选择上,我们建议至少选择16GB + 512GB的版本。
至于iMac、Mac mini和Mac Studio该如何选择:如果不考虑桌面空间的利用率,更注重实用性,那么Mac mini + 显示器的组合,不失为一个更经济的选择。
如果你从事大量繁重的3D渲染和建模工作,搭载M2 Ultra的Mac Studio,依然代表着苹果最强的桌面性能。
最后的建议是,对于创作者来说,不要等待可能会变得更好的设备,只需选择当下最适合自己的工具,然后开始创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