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昨天刚刚结束新年第三款产品的发布会。近几个月来,一加的产品在节奏和产品力上越来越清晰,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
从一加11、一加Ace
2到一加Ace2V,这三款产品分别代表一加4000到5000、3000到4000,包括刚刚发布的Ace2V的完整布局,也就是2000到3000。
每个产品都很有竞争力,在每个档口,每个价位段都是这个档口最好的产品。发布会结束后,一加还带来了媒体的集体采访,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这款产品和一加手机未来的发展方向。(内容已删除)
一加Ace2V这机器价格又爆了。定价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路易:
一加:自去年12月17日发布品牌战略以来,我们整个战略非常一致。大家都能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和决心。我们希望在R&D技术上投入更多资金,带来体验上的改变。我们希望花更多的精力做好产品,最后定一个非常合适的价格。
上次提到Ace2试图迫使友好商家降价,结果立马成真。不仅友好商家降价,行业也被搅得沸沸扬扬。如何看待友好商家的行为?
路易:
我在上次Ace
2发布后的采访中确实提到了这一点,也确实看到了友商降价,非常迅速,在我们第一次发售的当天就去降价了。
通过加入
11,包括加入Ace2之前所达到的销量和口碑,我们坚信目前我们所定下的一些方向是对的,做好技术的长期投入,做好产品,提高产品力。
过去,人们有一种传统观念,认为紧追价格会损害品牌。感觉今年厂商都在推一些大存储的产品,大存储也会影响本来就很长的更换周期。如何平衡传统上认为是矛盾的问题?
路易:
我们不会一起看朋友什么的,因为很容易让你的思维变成惯性。你可以看到加入Ace
2V的产品定义完全跳出了这个思路,这是我们产品策略非常典型的体现。
比如说到芯片,大家都觉得2000到2500这个档应该用一个中端芯片,就是我们这次用的旗舰芯片。应该是用了普通内存规格,我们也用了旗舰内存规格。我们坚持自己对产品的了解,抛开很多约定俗成。只有这样,整个产品才能很好的贴合用户。我们来定一个合适的价格,会让用户觉得这个产品物有所值。
【/S2/】2000到2500的价格区间,是国内其他厂商毛利不错的价格区间,但是加了这个价格会不会担心朋友的小动作?
路易:
我们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有限的权衡范围内,我能做出的最好的产品是什么?定一个我们能接受的价格,这样就完全不会封锁价格区间了。
先做产品再谈定价。这两个逻辑不能颠倒。反而在产品定义和逻辑思维上差异很大,其他的不考虑太多。[格][/格][格][/格][格][/格]
2299这是典型的批量定价。有没有产能方面的顾虑?然后就是我们的第一批备货目标,包括整个产品周期的销售目标。我们现在能谈谈吗?
路易:
从2023年初开始,我们已经发行了这些产品,不包括今天的产品。之前产品的销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好于我们的预期。我们应该是行业增长最快的品牌,新增用户占比超过85%,非常高的比例。目前我们未来三年2000或以上线上第一的目标可能会加快。
眼前的产品经常缺货。众所周知,供应链的响应需要三到四个月,有些物料至少需要两个月,所以短期内供应会处于紧张状态。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Ace产品线。除了标准版、Pro、竞速版、V版,未来V会不会成为固定机型,然后整个Ace产品线的产品系列是如何梳理的?
路易:
我去年跟你说过,一加有两条产品线,一条是数字系列,数字系列是一加的旗舰。我们希望这款产品各方面都是旗舰级别,我们对它的定义就是我们的性能旗舰。
数码系列,我们说过,是旗舰。既然是旗舰,那么同行业或行业的所有旗舰机型都是我们的主要对标对象或主要竞争对手。
接下来会有什么产品发布计划?
路易:
上半年销售的主要产品已经呈现给大家了。大家看到我们三个产品靠的很近,一月二月三月才发布这个产品。未来的产品可能要在下半年或者合适的时候发布给你。
一加Ace2V也挺高的。随着一加Ace2旗舰性能的普及,两款产品都拥有16+512的超大内存。这么近的时间上映会影响定位吗?
路易:
两款产品在外观设计和其他配置上有一定的差异。两款产品的外观,包括设计风格,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差异化。有人喜欢Ace
2的曲面屏,有人喜欢Ace2V的设计风格,包括CMF的处理。可以说两款产品在外观、具体产品功能、定义上都有相应的差异。
在今年不利的环境下,降价促销会成为厂商常用的策略吗?
路易:
可能,还是那句话,用户很聪明,几个产品放在一起都是用脚投票。
手机行业有很多新的黑科技。比如快充已经飙升到300W W,现在手机创新的一些技术是不是已经触及天花板了?[/s2/]
路易:
我觉得技术应该是为体验服务的,如果纯技术的发布或者纯技术的堆砌对体验没有很大的提升,这条路线很难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