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K70极速版,枪战王!十八款武器测评,你准备好了吗?

访客 3C数码 1.2W+
红米K70是一款非常具有性价比的手机,它搭载了最新的处理器和高分辨率屏幕,性能强劲。它的外观设计时尚,采用三摄像头系统,拍照效果出色。价格也非常亲民,非常适合预算有限的消费者。红米K70是一款值得购买的手机。

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

一.设计

手机的设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大家都在一个四摄像头的方形机身后面的时候,似乎就没有太多的工作可玩了。想要脱颖而出,留下认可,其实很难。只希望一部手机不要因为外观而耽误了时间。

但是现在市面上很多手机都有类似的困境,所以我说K70极速版可能不是顺风车,但是面对任何对手都不会落下风。

从做工来看,K60极速版已经做的足够好了,在同价位的产品中没有太大的进步空。在此基础上,K70极速版的颜值有了很大的提升,黑色版低调内敛,透露着些许尊严,既保持了K70系列的风格化设计,又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相机设置成Tai 空舷窗的形状,比纯粹的方圆更有辨识度,很像设计的“身价两百万”的小米LOGO。相机的装饰玻璃是光学分割的,上下两层有不同的反射纹理。周围的玻璃平台也是2.5D圆角,与后盖紧密贴合,一改之前不合逻辑的棱角,质感直接饱满。总结起来就是和谐,整机处处和谐,是我理想中的相机模组设计。作为一个从K30到K70每一代K系列至少有一部手机的用户,个人认为K70极速版是所有K系列中设计最好的,没有之一。

机身重量215g,宽度75.1mm,厚度8.4mm,摄像头最厚处11.2mm,机身保持传统布局,顶部1014扬声器,降噪mic,红外遥控,右音量键电源键,其中电源键全新纹理精准盲按,底部充电/数据接口,主扬声器,主mic,卡槽。左边没有开口。

Type-C接口没有意外的USB2.0,级别严格。车头的颜值提升了不少,四周边框收窄了。安卓阵营和苹果长久以来的竞争资本就是曲面。如果正面屏幕做直,受封装工艺限制,屏幕四周黑边会暴露出来,太宽了。这一代左右达到了1.7mm的极窄边框,同时2.5D全等深微曲面玻璃质感相当高,让很多旗舰机型都哭了。连底部的宽度都只有1.9mm,很难分辨出区别,比如四周等宽。

背板后盖采用玻璃磨砂,工艺比以前好很多,粒度更大的不规则花纹防滑防汗,易清洗,很有质感。

中框由塑料改为金属,颇受好评。金属中框除了简单的质感提升,还可以为游戏手机提供额外的散热。周围的镜框都是直的,站着也赚钱。

另一个是中框和后盖的连接。同样是深度相等,边角略圆,比上一代强很多。整机在大方向上依然遵循之前的设计理念,但细节上近乎完美。对于一款3000多游戏的手机,我觉得没有任何批评的余地。如果打磨的再精致一点,就上4000做旗舰了,这个模具完全不落下风。

作为一个普通的业余爱好者和地板博主,我对bom成本的认识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分不清制造成本比上一代高多少,或者说它的价格比上一代高多少。但我知道的是,这里面有很多新技术,不是为了继续堆料,而是为了在不显著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更加和谐不扭杠,从而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这种刀工艺术,这

同样,K70极速版也支持上一代的IP68标准,是小米自家黑光厂的又一力作。

如果说它的颜值就像《唐伯虎点臭香》里的巩俐,没错,但并不惊艳,那么当我把K50对比的时候,一切都很直观了。K50是一款除了外观以外都是满分的手机,一款来自非洲次大陆的简单、粗暴、粗糙、无趣的设计。可想而知,经过一年的改变,Redmi K系列的设计团队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二。性能试验

2.1规格

处理器为天机9300+,是目前安卓阵营最强的处理器。

CPU部件规格是

1*Cortex X4 3.4GHz 1MB专属L2高速缓存3*Cortex X4m 2.85GHz 512KB专属L2高速缓存。

3*Cortex A720 2.0GHz 256KB专属L2高速缓存。

8MB三级高速缓存和10MB系统高速缓存共享。

与不带加号的版本不同的是,超大核心主频提高了0.15GHz(目前安卓最高主频)。

GPU规格如下

马里神仙-G720 MC12 1300MHz,比上一代多一个核心,频率大幅提升。

相比上一代天机9200,CPU性能提升40%,功耗降低33%,GPU提升46%,功耗降低40%。

制造工艺是台积电N4P,是目前最顶尖的制造工艺。

天机9300+的顶级性能离不开新一代冷冻冷却系统的辅助。K70极速版升级为最新一代3d冷冻循环制冷,整机制冷能力大幅提升。5000平方毫米的冷泵远远超过了传统的vc蒸汽室效应。它根据机身形状进行了优化,核心热量的传导路径被极度压缩。屏幕的背部和中框覆盖了大面积的高热流石墨,比传统的石墨烯材料高15%。

2.2基准测试

如果你不想看冗长的测试和分析,那么下一张图就是你最喜欢的菜了,这张图列出了与骁龙8g3的整体性能对比。

左边是K70极速版,右边是小米14。这种对比是有限的,多少有点没有武德。

K70至尊版拥有rage发动机,车身尺寸更大,散热规格极其豪华。是一款专门的游戏手机。小米14机身更小,是一款全面的小尺寸旗舰。两者的散热调度和物理散热能力差别很大。在20度的环境下,小米14的散热在5~6w左右,极速版K70可以接近8 W。

这并不妨碍大方向的结论。极限性能下,9300比8g3好,更适合玩重度游戏。8g3的日常使用更强,尤其是低功耗负载和空负载。

首先是安兔兔的综合性能测试,223万无散热,一骑绝尘,俯瞰众生。加上主动散热达到228万。

SPEC06测试,成绩就比较激进,每个簇比8gen3SPEC06测试,结果比较激进,每簇都是8gen3以上。

两者都有更高的性能和更高的功耗,但X4m核预计不会比A720A更节能,两者基本在一个水平上。X4m的优势在于能效曲线更长,扩展性更好。

Geekbench5和6的测试,单核性能和8gen3相当,多核成绩则是凭借着4+4纯大核设计,对比8gen3优势接近10%,是目前多核性能最强的手机处理器。在Geekbench5和6的测试中,单核性能与8gen3相当,多核性能基于4+4纯大核设计,与8gen3相比接近10%。是目前多核性能最强的手机处理器。

3DMark测试,在所有场景的测试中,K70至尊版都超过了小米14,其中wildlife extreme和solar bay场景,性能更高,功耗也更高,同性能下能效比和8gen3基本持平,到了SNL场景,基本就是一边倒的局面,天玑9300+不仅峰值性能高于8gen3,连能效比都更高。3DMark测试显示,K70极速版在所有场景都超越小米14,其中野生动物极速和太阳湾场景性能更高,功耗更高,相同性能下能效比与8gen3基本相同。说到SNL场景,基本是一边倒的情况,天机9300+不仅比8gen3有更高的峰值性能,而且能效比也更高。

因为不支持新功能,8gen3评分很低。那么这就是一个问题,通用计算性能和新特性之争。在手机使用中,GPU唯一真正考验的是大型3D游戏。目前在我的体验和我测试的游戏环境中,SNL场景并没有如实反馈大部分手机的性能,不符合现在的环境。所以你辩证的看。

最终压力测试选择了3d mark的野生动物极限压力场景,一方面测试手机的散热能力,另一方面监测其CPU的频率变化。整个手机处理器维持在600~700MHz的低频,也就是说基本负载在GPU。

8g3的空负载性能是整个安卓阵营最近五年所有旗舰处理器中最好的,没有对手,和苹果打成平手。9300+的低功耗性能大概是8gen2级别,也很强。

离题

天机9300+这个处理器其实很有意思。

说得好听点,这是mtk十几年来第一次用刺刀正面击败高通。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安卓阵营的M1。

Mtk在历史上做了很多抽象的东西。人家大的小的,它用的都是小核,人家用的是四大四小,它用的是两大八小,人家用的是大规模低频GPU,小规模高频GPU,最后都解决了。弄个落后的技术,阉割缓存。

一句话,绝对可以

但是9300肯定不是。是mtk最有诚意的一部。在4 +4中,Android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个规格本来应该是平板处理器。

它的优势极其直观,就是下大力气创造奇迹,重剑无锋巧。作为老对手,骁龙8g3,这次不能说高通没有诚意,而是发哥太狠了。

8g2的1+4+3早已突破了安卓阵营多年的134框架(骁龙888-8gen1三代,如果算上855,那就是五代),而骁龙8g3到了152,而且配备了高缓存,相当于牙膏出口粗了一毫米,意味着核研之路走到了尽头。

从骁龙8g2和骁龙8+的差距分析,在工艺技术和上游架构设计上进步不大。增加了一个大核,在中等负载的情况下可以更加均衡,再加上处理器频率和功耗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能效方面做了一些提升。

这次天脊9300+直接满了。

你在一楼,我在五楼。

在《疯狂的石头》中,道格兄弟曾经说过,我和超人的区别在于我穿了内裤。

天机9300和苹果m1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给出特别满的缓存。不过从我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发哥绝对不小气,8MB三级缓存,10M系统缓存,芯片面积138平方毫米。在整个手机芯片历史上,也是保三争四。

而高通的骁龙8g3走了一条不同的路线,高通是传统的核心架构配置加全缓存。但是,问题是缓存的好处并不完全是正面的。大缓存可以保证更高的命中率,但不能保证100%的命中率,所以边界效应逐渐明显。

SRAM需要大量的晶体管,每比特6个晶体管,是DRAM的3倍,每MB容量高达0.5亿个晶体管。在寸土寸金的CPU核上,缓存极其昂贵。以ZEN3为例,每个CCD有141亿个晶体管,仅32MB的L3cache就需要40%的面积。

8G3用了152帧来填充缓存,面积为140平方毫米。同时大缓存的一个负面开销就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静态和动态功耗,所以低功耗、大核、大缓存是不可能有共同点的。

所以我们看到了两条不同的路线。至于谁好谁不好,实践会检验。

2.3游戏测量

我整个测试环境基本都在26度以上,不是我想要的。没办法。我没有空音。

反正比较严格,测试结果也比较适合城中村租房的孩子。这一代插帧无论是芯片计算能力还是算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K70极速版的插帧芯片为自主研发,代号D1,制造工艺为12nm,摒弃了业界的公版方案。

首先是王者荣耀,满满的帧率和画质。人机匹配测试,原生120.36帧,功耗3.25w W。人机匹配测试,原帧73.11,显示144帧,功耗2.63w W。

开启插帧后,系统产生的帧率从120降低到73,gpu负担降低40%。通过1: 1的插帧关系,获得了144帧的显示帧率,使人物动作更加流畅,同时功耗从3.2瓦降低到2.6瓦,降低了近20%,帧数增加了20%。

解锁屏幕亮度,白天室内环境自动亮度,王者荣耀排位测试,几乎是王者荣耀场景下所能产生的最大负载。即便如此,功率也只有3.2w对于K70极速版来说,只能算是开胃菜。

PS:人生前五杀

原神-最高特效模糊,跑图路线是Mond-雪山边缘-李月岗-层状岩石深渊。不插帧运行,帧数60.16,功耗4.9w开始插帧后,原帧数减少到49.29,实际显示144帧。此时功耗为4.612w。深渊副本插帧,原帧数48.94,实际显示144帧,平均功耗4.469w W。开启辅框高刷后玩原灵,快速切换视角。角色和背景完美融合,不会像某些产品一样出现虚影抖动、质感下降等问题。延迟表现出色,几乎感觉不到插帧的痕迹,堪比原生帧率,甚至上一代pixelwork X7芯片都做不到。

天穹铁路坍塌——长乐天空最高特效

不要打开插值副本,59.29帧,5.42w W。原生帧率59.70,不开启帧内插功耗6.0w。开启帧内插时,原生帧率降为40,显示帧率为120,功耗为4.935w W。在《星穹铁路》中,当压力更高的负载崩溃时,插帧性能与《王者荣耀》和《申远》不同。只是视角移动快,会偶尔抖动,整体流畅度不错,但不如《申远》和《王者荣耀》近乎完美的体验。策略是将原生帧速率降低到40,并将帧插入增加到120。

原生60帧的情况下,功耗约为6.06瓦,但开启插帧后,原生功耗会降至40帧,功耗降至5瓦。相比这种体验,我个人更倾向于开框,收益还是远大于成本的。

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两个处理器之间,天机9300+的极致性能更强,负载越重优势越大。如果给平板或者掌机,肯定比8G3好。同样,在日常使用环境下,8G3的低功耗表现要优于9300。两者都是目前顶级的处理器,只在细节上盲测几乎没有区别。9300作为一款面向游戏,大功率释放,高能量调度,散热性能优秀的产品,更适合,性能优势明显。

3.图像

K70至尊版后置三摄

主摄像头索尼IMX 9.065万亿像素,单像素尺寸1um,四合一1250万像素,1/1.56英寸,支持OIS光学防抖,焦距23 mm

副摄像头分别是2倍长焦和0.6倍广角。

前置摄像头500万像素。

镜头质量也可圈可点,日光场景下色彩还原准确,白平衡准确,边角画质控制良好。

K70至尊版下放了Xiaomi AISP,夜枭2.0算法,夜景效果相当惊人。暗光场景下细节还原不错,色彩对比度较高,噪点控制优秀。K70极速版放下了小米AISP和鸮人2.0算法,夜景效果相当惊艳。在暗光场景下,细节还原良好,色彩对比度高,噪点控制出色。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添加图片评论,不超过140字(可选)

这款手机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成像速度非常快,开启极速抓拍,万物追焦之后,息屏情况下双击音量键就可以抓拍,这种快在图文媒体上无法显示,摄影测试成了样张测试,但是实际使用的时候会发现,尤其是夜景抓拍速度显著提升,不易糊片,关键瞬间可以轻松留住。这款手机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成像速度非常快,一切对焦时双击音量键就能抓拍。这种速度在平面媒体上是无法表现出来的,摄影测试成了样片测试。但实际使用时会发现,夜间抓拍速度明显提升,不容易贴膜,关键时刻也能轻松保留。

人像模式还支持23mm,35mm两档焦距切换,空间景深还是人像主体,一键轻松切换。人像模式还支持23mm和35mm两步焦距切换,空之间的景深依然是人像主体,一键轻松切换。

视频方面,最高支持8k30fps和4k30fps HDR录制。

天机9300的ISP计算能力可以和8g3媲美。针对这样的数据IO,张飞吃豆芽简直易如反掌。

防抖性能也出奇的好。总的来说,这个价位的手机在视频防抖方面毫无建树。主摄像头支持ois光学防抖和eis电子防抖。

4.电池寿命/充电

K70极速版电池容量5500mah,最大充电功率120w,是小米传下来的双泵方案。

时间紧迫,完整的续航表现无法测试。王者荣耀性能模式画质最高,帧率最高,每小时37分钟耗电18%,很能说明问题。

在小米的产品线规划中,2000元以上的产品线中,忽略了高倍率电池和双泵快充的成本,能否使用取决于手机本身的散热能力。

K70极速版是顶级散热。5,000m2环形冷泵不仅能完美匹配soc的释放性能,还能最大化快充强度。

开启快充加速,3%开始充电,20秒爬升到最大功率,保持在96w以上四分钟,4.5分钟左右逐渐减速,保持在60W。

最大功率:101.4w,最大电压18.34 V,最大功率5.53 A。

PS:电脑软件。检流计采样率不同,得到的数据也不同,这里以检流计数据为准。

在前五分钟内将电量累积至30%。

20%时间:3分20秒

50%时间:9分15秒,此时充电功率为10.9wh。

80%时间:18分40秒,此时充电18小时。

全程:25分40秒,23.2小时

涓流充电大约需要40秒,充电0.3瓦时。

电压在整个前期没有下降,一直保持在17伏以上。基本上,变化都在当前这一边。系统层面增加了全局电池保护,最高电池电量80%。如果在日常使用中避免低功耗关机,电池寿命会大大提高,循环容量在2000次以上,衰减率也会大大降低。

屏幕

K70极速版采用了华星光电的1.5K直板屏,比老祖宗的6.67寸。分辨率为2712*1220=3308640,最大刷新率为144Hz。根据显示内容,可更换为120-90-60Hz和LPTS材质。

在我个人看来,1.5K在6.67英寸是一个相对平衡的分辨率。相比1080p,1.5k足够精细,446ppi远超视网膜标准,2k有边际递减效应,在手机负担增加40%的基础上并没有提升显示效果。对于游戏手机来说,持续的性能释放更为重要。

由于这一代的新布线,屏幕边框更窄。相比k50时代,在不改变屏幕尺寸的情况下,机身明显更短。

我用displayCAL+ Blue Spider测了一下亮度,948破图表。我转头用手机的光感器模拟了一下。世界最高亮度为1609nit,数据可能不准确,仅供参考。

在屏幕护眼方面,坚持采用青山护眼医工融合的理念,支持了领先行业的3840赫兹超高频pwm调光,日常使用频闪更小,对夜猫子更友好。屏幕护眼方面,秉承青山护眼医工一体的理念,支持业界领先的3840 Hz超高频pwm调光,日常使用更少频闪,对夜猫子更友好。

触摸层仍由丁晖提供。触摸采样率为480Hz,瞬时最大采样率达到2160Hz。三位一体领先他人一步。

总结

对于我这种手机比较多的人来说,似乎总需要一款旗舰来当主力。以前红米K系列用来做粗活,大型3D游戏,比如下载任务,移动硬盘。K70极速版我觉得是完全独立的。它不需要任何帮手,可以自己轻松完成所有任务。

一款手机的研发真的受限于重量和空,并不完全取决于价格和堆砌。所以3 ~ 4千元也会有超性能旗舰,5 ~ 6千元也会有形象旗舰,但是没有一款手机做到了极致的性能释放和顶尖的形象设计,这本身就不符合科学,都需要空。如何权衡?谁会买砖头?

所以真正做手机的技术是取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预算内推出一款能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才是一个产品经理真正要做的。

3000元的手机没必要堆一个imx989这样的1寸主摄像头,配套的镜头组,算法,空怎么设计?

所以K70极速版的强项在于刀法。我一直觉得自从鲁老师来了以后,Redmi产品线的刀法越来越精了。我们通常说没有手机能做到十个点全是六边形,九个点超出我的能力范围。就算是万元顶级旗舰也只是把形象拉到十分,其他属性都是独一无二的。而Redmi K70极速版在各个领域都做到了八分以上,非常难得,这已经是传统旗舰战斗力了。

你以为哥们还擅长游戏?不不不,下次就是“一亿分”了。

标签: 至尊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