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车载大屏”跑个分,到底有没有必要?

访客 智能手机 2.7K+

2023年7月21日,我们发布了微博,公布了即将推出的“安全机版”软件。

给“车载大屏”跑个分,到底有没有必要?

发布后,许多朋友在留言中表达了他们对我们新产品的好奇。但也有朋友质疑,为什么车机也要“跑路”呢?有人好奇这个新软件的测试机制是什么,也有人担心车机版能兼容哪些车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真的有必要给大家讲一点门道,不仅仅是回答问题,更是出于对产品和消费者负责的态度。

其实“车辆”的性能要求早就存在了

首先,“车机”需要讲性能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根本不需要我们来回答。因为只要稍微关注的朋友都会发现,无论是汽车厂商,还是车企,甚至是消费者自己,都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给“车载大屏”跑个分,到底有没有必要?

比如现在大量的车企在发布新车的时候,都会专门谈到车载芯片的型号,内存大小,屏幕大小,分辨率。

给“车载大屏”跑个分,到底有没有必要?

比如后市场,其实从很多年前开始,一些第三方汽车厂商和销售商就会根据自己搭载的平台是“四核”还是“八核”,内存是大是小,来细分汽车的型号和价格。其实这也说明,消费者对车机硬件计算能力的需求,可能早在“智能汽车”这个概念出现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如果你关注了一些相关内容,可能会记得曾经有过很多消费者因为对自己购买的汽车芯片不满意,或者因为汽车性能太低,体验太卡而愤怒维权的案例。

其实以上都说明了消费者对汽车发动机和汽车发动机芯片的性能和计算能力的需求由来已久,并且在近几年越来越迫切。

为什么要“跑分数”?因为这是最公平客观的方式

那么,安为什么要推出车机版的测试软件呢?首先当然是因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车机和车芯片的规格和性能,他们需要一个工具来直观真实的展现车机的硬件规格和运算能力。

给“车载大屏”跑个分,到底有没有必要?

其次,从目前整个行业来看,一方面,“车机”在硬件上的透明度并不是特别高,甚至有车企在车机芯片上“偷梁换柱”。另一方面,高性能汽车发动机目前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市场上同一品牌的多代芯片同时出现,以及新兴汽车发动机芯片供应商结构不透明,也会对消费者造成一定困扰,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给“车载大屏”跑个分,到底有没有必要?

再次,由于之前缺乏客观、横向可比的测试工具,车企在推出产品时往往只公布一些架构和频率信息,或者最多公布GPU浮点运算能力等指标。但这些指标不方便消费者直观比较,也不能反映不同厂商软件优化水平的差异。

正因如此,可以看出,由于缺乏直观、横向的对比测试工具,在很多车评中,评测者不得不通过反复启动不同的app、在车上切换各种界面,甚至打开地图后使用缩放、拖拽等方式来“展示”汽车的使用体验。其实这样的测试方法也不能说完全没用,但是确实很难做客观的横向比较,也不能100%显示硬件性能和软件调优的区别。

车载版软件上线时其实对安全有更多的打算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汽车的硬件计算能力和软件优化水平就一定代表了整车的R&D和制造水平。就像智能手机的硬件运算能力和跑分并不能完全代表一款机型的体验一样。

给“车载大屏”跑个分,到底有没有必要?

但是很明显“跑脱点不代表全部体验”和“跑脱点没用”甚至“抵制跑脱点”不能混为一谈。尤其是现在那些不够透明的消费电子产品,“拒跑”不仅无助于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还会让整个行业陷入“适可而止,卖了就好”的思维,导致可能的技术发展停滞。

给“车载大屏”跑个分,到底有没有必要?

而且作为一款老牌的综合性能测试软件,车机版不仅会提供直观的、横向可比的跑分,还会显示车机SoC的型号、架构、频率信息,以及车机的内存大小、屏幕大小、分辨率,方便用户更详细的对比。

在具体的测试逻辑上,汽车版类似于大家熟悉的安全评测,会通过大量的项目来测试汽车的CPU、GPU、存储以及UX(用户体验)性能。每一个测试环节的设计都远远超过目前最强移动SoC的计算能力要求,不存在跑到顶端的可能,可以充分挤压汽车100%的性能。

所以,就像当年的智能手机行业一样,车载版的推出可能会增加消费者、车企,甚至上游芯片厂商对车载硬件计算能力水平的关注,加快相关硬件的升级步伐,从而推动整个行业更快的技术进步,促进更多高性能解决方案的普及。而这显然对消费者更有利。

最后,还有一件事必须提一下。即汽车安全版其实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新软件”。和大家熟悉的安全测评一样,目前属于V10家族。整个V10家族的规划远不止手机和汽车两套。在未来,可能会有一个平板电脑的特别版本,一个电视版本回来,甚至一个新的PC版本。

当然,和现在大家熟悉的智能手机版一样,车载版的目的也是为了推动这个行业的硬件透明化,给用户一个可以比较直观的性能参考指标。如果还能让相关厂商更加注重“性价比”,在此基础上积极采用新硬件,那就更美妙了。

标签: 消费者 硬件 机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