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搭载了全新的五大自研核心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长的续航表现呈现强大性能。
12月28日下午,小米召开“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在本次发布会上,小米不仅公布了小米汽车的五大核心自研技术,还预发布了首款车型小米SU7。
先看外观。小米SU7前脸采用了纯电动车常见的封闭式格栅设计,风格比较简洁,属于目前纯电动车常见的设计语言。前舱盖两侧设计了凸筋,突出肌肉感,也彰显了跑车的定位;两侧大灯组经过熏黑处理,内部集成了上下对称的矩阵式LED光源,还有贯穿式的日间行车灯,呈“米”字形排列,属于很有辨识度的设计语言。
下围部分采用三段式设计,两侧翼子板位置设计有垂直排列的导槽,可以提升空的气动性能;底部采用立体梯形进气口设计,风格更加大气。高配车型还增加了鹅卵石形状的激光雷达,样式更圆润,抗风更友好。
侧面造型方面,车顶采用了滑背造型,同时还配备了无框车门,这也是目前非常流行的设计语言,但官方对它的定位不是轿跑,而是轿车;腰线采用贯穿式设计,视觉效果看起来修长大气,也增强了车身侧面的层次感;门把手部分采用凹面设计,兼顾低风阻和实用性;而且开锁采用电磁和机械备份的双重设计,轻拉为电子开锁,重拉为机械开锁。
外后视镜也采用了超窄边框设计,视觉效果比较小,对风阻也比较友好。轮毂采用五辐花瓣造型,匹配前245/40 R20、后265/40 R20规格的米其林PS EV轮胎,还配备了大尺寸打孔刹车盘和Brembo四活塞卡钳。
尾部造型方面,后备厢顶部设计有略微上翘的小鸭尾,熏黑的尾灯组采用了贯穿式设计,有效拉伸了车尾横向视觉宽度;电动升降式尾翼也没有缺席,拥有4个角度可供调节,在车内配备有实体调节按钮,最高可以提供130kg的下压力;下包围部分的造型比较激进,营造出了扩散器造型,进一步增强了运动感。
尺寸方面,小米SU7的长宽高分别为4997/1963/1440mm,轴距为3000mm。定位为中大型车,拥有3倍轴距,2倍轮高,1.36倍宽高比。整体比例很和谐。官方公布的风阻系数为0.195Cd,是目前风阻系数最低的量产车型。
配色方面,有湾蓝、橄榄绿、哑光灰三个版本,其中湾蓝相对饱和,属于视觉效果最好的,而橄榄绿实车是金属漆,质感表现更好,哑光灰相对低调。
内饰方面,小米SU7采用了较为简洁的设计风格,整个座舱具有环绕式设计感,提供了三幅式D型多功能方向盘、7.1英寸翻转式全液晶仪表盘、16.1英寸3K分辨率悬浮式中控面板和电子手臂;HUD平视显示器也不是没有,显示面积可以达到56英寸。
中控台部分设计了50W无线充电面板,带风扇散热,并预留了四个物理杠杆,分别是空温度调节、空空气调节、尾部高度和悬挂高度调节。
值得一提的是,中控屏幕下方还设计了磁扩展接口,小米未来将开放相关协议,方便物理按键的扩展。
16.1寸的中控面板是小米配备的澎湃OS系统,支持人车互联。这其实也是小米SU7最大的看点之一,支持信息流、手机投屏等功能,甚至支持无线CarPlay。冷启动时间1.49秒,OTA包升级和整车包升级分别需要3分钟和30分钟左右。它配备了高通骁龙8295芯片,这是目前最强大的智能驾驶舱芯片。出现在小米SU7上并不奇怪。
而且小米SU7的前排座椅后部设计了标准化接口,可以外接小米平板和苹果iPad,实现后排娱乐屏的功能,可以通过22.5W的磁性接口持续供电,控制空音。座椅等车内硬件。
音频部分由23个扬声器和2个主驾驶头枕扬声器组成,支持7.1.4声道杜比全景声,导航广播可以单独通过头枕扬声器播放,不会打扰其他乘客。
座椅采用一体式运动风格,支持12向电动调节,覆盖纳帕全粒面真皮材质,填充3D-Mesh网状支撑+15mm记忆海绵+高密度PU发泡填充材料,腰部支撑高度提升至135mm,人体工学设计会更好。而且Max版座椅支持主动机翼支撑功能,在车辆转弯时给座椅机翼充气,提高支撑性能。
空,官方称小米SU7前排垂直空空间为1012mm,后排膝部间隙为105mm。屋顶是一整块5.35m2玻璃,镀银可以隔离99%+的紫外线和红外线,但不提供遮阳帘。
在储物空间,虽然是溜背式,但并没有使用掀背式尾门。官方称其后备箱容积为517L,后排座椅支持比例倾斜,可以进一步扩大装载大件行李的容量。而且还提供了容量为105L的前舱,比保时捷Taycan的84L和特斯拉Model S的89L都要大。
辅助驾驶功能方面,小米SU7采用自研全栈自研智能驾驶算法,Max版搭载128线程激光雷达,主控芯片为两颗NVIDIA DRIVE Orin;后驱版不提供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是一个NVIDIA DRIVE Orin。从官方描述来看,交付时自然要实现城市和高速智能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
双模热泵空也不缺席,热泵原理介绍的很清楚。在-15℃时,不打开加热器也能维持一定的舱温,在-20℃的气候条件下,仍能从冷空气体中获取热量。
悬挂部分是前双横臂和后多连杆的组合,并配有CDC可变阻尼减震器和空气体弹簧,博世DPB制动控制器和ESP 10.0车身稳定系统也没有缺席。前三角梁和72合1后地板采用整体压铸成型,可使后地板减重17%,减少840个焊点,后地板采用三段式设计,降低了维护成本。
整车采用装甲笼式钢铝混合车身,高强度钢铝合金比例达到90.1%,扭转刚度达到51000N·m/deg。
动力方面,小米SU7提供单电机后驱版和双电机四驱版。后驱版搭载最大功率220kW的电机,峰值扭矩400400n·m,0-100km/h加速时间5.28s,最高时速210 km/h,搭载比亚迪73.6kWh磷酸铁锂电池组。CLTC的续航里程为668km,充电15分钟后续航可增加约330km。
四驱版搭载前置220kW、后置275kW双电机,综合最大功率495kW,加速时间2.78秒,最高时速265 km/h,搭载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101kWh三元锂电池组,电压871V,采用电池与底盘一体化技术,充电15分钟可补充510km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