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工程师以其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塑造了先进的驾驶舱设计理念,使智能新能源汽车运行更为流畅、稳定,体现了公司对于技术和人才的重视和追求。跑分已经成为衡量车辆性能的重要标准,有助于提升驾驶体验和产品竞争力。,,比亚迪工程师文化也激励着团队成员不断探索新知识、新技术,并通过实战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以追求卓越为目标的文化,推动了比亚迪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1月16日晚,2024比亚迪梦想日正式举行。在我看来,这次发布会是比亚迪从“打造新能源汽车”到“智能汽车”的转折点,也是一次彰显工程师文化的发布会。
业内首创的“跑分定义驾驶舱”性能是体验的基础。
说到智能,智能驾驶舱可能是最相关的部分。对于比亚迪来说,智能驾驶舱一直是自己的优势,因为DiLink系统一直100%兼容Android生态系统,允许用户自由安装软件,体验相对优秀。
在定义下一代智能驾驶舱时,比亚迪的工程师文化发挥了优势,简单粗暴地提出了业内“用跑分定义驾驶舱”的观点,因为比亚迪的工程师很清楚,性能是体验的基础。
比亚迪全新的驾驶舱平台分为标准版和高端版。标准版细分为DiLink 20和DiLink 50,高端版分为DiLink 100和DiLink 150。这是目前已经量产的驾驶舱平台。
其中DiLink 20搭载12nm芯片,跑分13万;DiLink 50搭载11nm芯片,跑分23万;DiLink 100搭载6nm芯片,跑分63万;DiLink 150搭载4nm芯片,跑分125万。
此外,比亚迪还规划了DiLink 300平台,搭载未发布的3nm芯片,跑分260万。
从跑分上我们不难看出,早期的DiLink 20和DiLink 50平台的性能并不出色,直到DiLink 100平台的性能达到了可以使用的水平,而DiLink 150平台的性能才达到了相对领先的水平。
跑分不一定代表体验,但是跑分确实是芯片性能最直观的体现。性能强的芯片体验不一定能做好,性能差的芯片体验很难做好。
对于比亚迪来说,在强大的软件优化能力基础上,使用性能强的芯片必然会比性能差的芯片带来更好的体验,这是工程师敢于用跑分命名DiLink系统的自信。
“舱驾一体化”是大势所趋,DiPilot平台同步刷新。
除了智能驾驶舱,智能最直观的方面就是辅助驾驶。这一次,比亚迪工程师还简单粗暴地利用芯片计算能力,对其辅助驾驶功能进行了重新划分。
对于现有的辅助驾驶系统,比亚迪将其更名为DiPilot 10和DiPilot 30平台;比亚迪将支持高阶辅助驾驶的神眼系统更名为DiPilot 100、DiPilot 300、DiPilot 600。
对于辅助驾驶来说,感知硬件无非就是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毫米波/超声波雷达,但这些硬件只能起到环境感知的作用。真正影响辅助驾驶体验的是主控芯片的计算能力。
也就是说,辅助驾驶功能的下限实际上取决于环境感知硬件,而辅助驾驶功能的上限取决于主控芯片的计算能力和车企的软件集成能力。用计算能力来划分辅助驾驶等级,是作者的一个好方案。
对于2024年,“座舱-驾驶一体化”可能成为大趋势,行业巨头英伟达的下一代驾驶员辅助芯片将提供控制智能座舱的能力;智能驾驶舱领域的巨头高通也将提供在芯片层面控制驾驶辅助系统的能力,这是一报还一报。
比亚迪也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宣布将打造全球首款计算能力为1,000t和2,000t的“驾舱一体化”芯片,实现驾舱计算能力共享。具体的平台也将被命名为DiPilot 1000和DiPilot 2000。
对于车企来说,采用“驾舱一体化”芯片不仅仅是降低成本那么简单,还可以简化电路设计,降低研发成本,整合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来发挥主控芯片的作用。
笔者认为,2024年,辅助驾驶的短板将由比亚迪填补,也描绘了比亚迪的智能化图景。
腾势/仰望将迎来OTA解锁辅助驾驶新功能。
发布会上,比亚迪还带来了一个小彩蛋,明明腾势N7和仰望U8的OTA时间表,两款支持高阶驾驶辅助功能的车型。
其中,腾势N7将在第一季度解锁手机远程泊车、城市导航等能力,第二季度解锁低速紧急刹车、窄车道行走、近距离泊车服务等能力。
仰望U8将在第一季度解锁短距离泊车服务、油门防误操作、高速导航、智能驾驶交互界面优化、四向轻松泊车、窄路同行、低速紧急刹车等能力;第二季度将解锁智能限速、车道对中辅助等功能;第三节解锁城市导航能力。
在发布会的体验区,比亚迪还展示了腾势N7和旺旺U8基于高阶辅助驾驶的泊车能力。无论是在断头路停车,还是接近停车服务,都已经有了相当优秀的体验。而且腾势N7城市的NOA对障碍物和红绿灯的识别非常完美,其“驾驶习惯”就像一个老司机。
智能化的前提是造好车。
比亚迪在谈智能的同时,也提出了“必须先做汽车”的观点,对此我深表赞同。
在我看来,一辆车首先要在驾驶操控和底盘舒适性上打好基础;而一个新能源车,三电系统肯定也有用;他们的技术不一定需要先进,但必须解决稳定性问题,在能耗上也要有合格的表现,否则很难被称为合格的车。
如果连一辆合格的车都造不出来,谁有资格谈智能?
2023年,比亚迪乘用车销量达到302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家新能源车企,也是第一家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品牌车企。销量其实是比亚迪实力的最好证明。
近年来,比亚迪陆续推出了DM-i、DM-P、DMO、E平台3.0、刀锋电池、CTB体电池集成技术、云平台系统、E quad平台等技术。,展示了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实力,而这些技术也转化成了比亚迪销售的助力,让消费者相信比亚迪是一家有技术实力的公司。
描绘2024年比亚迪的智能化图景值得期待。
梦想日2024描绘了比亚迪的智能图景。如今,比亚迪拥有9万多名工程师,是全球R&D人员最多的汽车公司。这是比亚迪对智能化的自信。
在发布会上,比亚迪也给了自己的工程师足够的尊重。10位工程师首次亮相,与王传福总裁合影。他们其实是比亚迪销量飙升的“幕后老板”,也是比亚迪谈智能的依靠。
此外,比亚迪还宣布投资50亿元建设全球首条全地形专业赛道,打造新能源时代的汽车文化,推动中国汽车文化蓬勃发展走向世界。这难道不是一个工程师思维的体现吗?坚持技术与品牌协同发展,助力销量进一步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