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 Ultra,一次五天四夜的完美体验总结

访客 测评 1.1W+
Apple Watch Ultra为用户提供了5天4夜的时间追踪功能。通过佩戴者手腕上的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心率、步数等健康指标,并可以实现联系人管理、信息提醒等功能。该手表还具有多种运动模式,适合进行户外活动。Apple Watch Ultra是一款实用且有趣的手表产品。

你不是Apple Watch吧?

在冲到4720米二级关口顶端时,Apple Watch Ultra播报了每公里的速度。同样的女声,但是声音太大,让同行的小姐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不“大”怎么能叫超?

戴着这款不同于Apple Watch的手表,我翻山越岭来到云南德钦,完成了梅里雪山北坡五天四夜的徒步。

更大的尺寸客观上补充了Apple Watch的电池寿命,也提高了户外场景的处理能力。

就变化最明显的显示屏而言,表盘上定制的复杂功能可以看得更清楚。再加上2000尼特的屏幕,在户外看表盘和运动数据毫无压力。

放大的数字表冠和Dock键给户外操作带来了方便。

在此之前,我们佩戴的Apple Watch风格简单,两个按键和触摸屏的交互就足够了。但是在户外徒步和潜水场景下就大不一样了。

在户外运动中,更依赖机械操作。

因为戴手套或者浮在水面上时,触摸屏操作容易误触。正因如此,主流户外手表在表侧都有4-5个机械按键,每个突起都方便按压。

Ultra的数字表冠比较粗糙,可以用手套摩擦。Dock键增加了面积,向外凸出的设计更方便按压。

自定义按钮是让极限运动摆脱触屏操作的最大改变。

国庆期间需要连续徒步五天,所以把自定义按钮设置为“体能训练”。每天离开之前,只要按下按钮就可以开始录音了。如果您想中途暂停或继续,请双击自定义按钮和Dock按钮。

只有在徒步完成的那一刻,才会使用触摸屏来结束练习。

三个物理按键对于Apple Watch Ultra来说已经足够紧凑,但是对于徒步体验来说,这个自定义按键的开发还不够极致。

比如我长按自定义键,其他功能不会打开,但是会出现类似按Dock键的关机界面。这也会导致徒步途中指南针、血氧等app的使用。物理按键不足以支持应用切换,还是靠触屏操作。

按理说在更大的屏幕上看到的数据也更清晰。实际徒步经历后,我觉得看是其次,听更重要。

尤其是4500m以上的巅峰阶段,我的心率每10步就从120跳到153。虽然我还有力气抬起手腕,但我已经没有心思一行一行地看时间和步伐了。

这时候每公里自动语音播报就是福气了!

比Apple Watch series系列大40%的音量听起来非常清晰,以至于佩戴Apple Watch Series 5的小姐发出了“你的手表不是Apple Watch!”这个问题。

在她的印象中,当她在山野户外时,她必须听手表的声音,无一例外,她必须抬起她的手腕。

在Apple Watch Ultra上,自然行走时听到的声音非常明亮。

如果真要挑剔的话,我目前能清晰感知到的是,我从Ultra换到40mm Apple Watch的那一刻,就像是从iPad Pro换到iPhone 4S。

尤其是手指戳密码数字的时候,太小了不习惯,很不习惯。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向上摩擦机械表冠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头发。无辜的人被拔几次,我还是觉得很难受。

极限是超的本质

徒步期间,我问了几个戴智能手表的同事,他们会在手表上注意什么。

有几样东西是人们最关心的:路线、海拔、心率、血氧饱和度,这些都是不常用但又不可或缺的。

先看路线。

家明和松拓的部分户外手表支持预装路线,Apple Watch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两步、户外和Wikiloc导入路线。但是梅里雪山北坡的这条成熟路线,可以通过第三方App里分享的路线直接导航。而我跟着当地向导进山,没有导航需求。

徒步的五天时间里,我主要是用Apple Watch Ultra记录路线,遇到紧急情况也导航回去一次。

Ultra的GPS系统升级为双频多星,可以在低海拔原始森林和高海拔无人区进行快速精细定位。

体能训练App中的地图放大比例有限,很难看出路线的精细程度。但是Wikiloc的路线图可以放大到1:10,我可以在定位轨迹上的休息点看到我的流浪路径。

没有详细的数据来检验定位的准确性。可以证明的场景是在距离山顶5200公里的滇藏关。当时下山的路上下雨有雾,能见度只有10米左右。最后回营地的路线有三分之一是顺着指南针的逆向路线。

基于GPS记录创建回溯路线。

在山里失去信号的那一刻,Apple Watch Ultra自动开启了回溯路线。所以当我在半山腰开始原路返回时,许可通知显示了我进山以来走过的所有道路。

回溯的时候,只需要跟着当前位置和指针的方向,就可以回到原路。

同时,为了防止迷路,我在徒步过程中还标记了多个路点,留下休息点、隘口、水源、营地等重要位置。在山里遇到紧急情况,可以顺着航点,回到最后一个营地或者安全的地方。

徒步旅行期间和之后会记录海拔和心率。

徒步旅行时我会根据这两个数据调整步幅节奏。攀登结束后,相心率也会作为今天徒步难度的参考值,然后再决定明天是继续跑还是慢慢来。

此外,关于海拔高度的准确性,当地导游表示“根据以往经验,智能手表显示的海拔高度与实际海拔高度的误差在100m左右”。我测了两个地方后,Ultra的高度误差在10米以内,精度相当高。

最后一次血氧饱和度在冲垭口末期测了两次。

呼气时,测得的血氧在安全值的90%以内。一是给自己吃定心丸,身体还能吃;第二,提醒自己,然后不要着急,慢慢爬。

以上用于徒步的功能,在Apple Watch Series系列中也可以体验到。

除了GPS可能在精度和定位速度上有些差异,其他没什么区别。接下来的几个“极限”场景,是Ultra在户外运动中独有的极限表现。

露营抗冻

徒步旅行需要帐篷过夜,环境温度在0到-8℃之间。

我不习惯晚上戴着手表睡觉,就把Ultra放在帐篷角落的收纳袋里。露营的三个晚上,我从来不担心露水打湿,低温下会熄火。

泥水浸泡

徒步旅行的第一天,我摔倒在泥泞的路上。Ultra唤醒了坠落检测,边缘被泥土覆盖。我简单的在水里洗了一下之后,两边的洞里已经没有污泥残渣了。

除了饱经风霜的灰色表带,这款手表从屏幕到侧面看起来仍然是全新的,毫无瑕疵。

救援警笛

每个人都会徒步携带一些应急装备,比如头灯、雨衣、保暖毯,以及配合警报器工作的哨子。Ultra上的警笛相当于鸣笛求救。

打开警笛警告,声音尖锐刺耳。

在小腿高的灌木丛里,120多米都能听到警报声。如果是杉树茂密的山林,可识别的距离需要看附近是否有水。在没有水流的森林中,识别度在100米左右。在水流很大的小溪附近,能清晰辨认的范围大概在40米左右。

续航呢?

首先,Apple Watch Ultra的续航时间在30小时以上,但这是在日常使用的情况下。如果要连续记录5小时以上的运动,还是要每天充电。

国庆节前我穿着它进行通勤测试。第一天早上9点24分戴上手表,用手表记录跑步一小时,直到第二天下午18点04分手表提醒电池还剩10%。

在室外场景中,我使用了两种测试方法:

开启全天候显示,早上10点记录6小时徒步,开启第三方软件的路线追踪。期间还用了血氧饱和度,拍了很多亮屏照片。16:05到达营地时,剩余电量为37%。

关闭全天候显示,连续记录9小时徒步旅行。期间室外播放音乐40分钟,亮屏摄影时长约30分钟。下山后剩余电量10%。

还有一个低能耗模式来延长电池寿命,这在充电资源稀缺的徒步旅行中意外有用。每次做完徒步记录,我都会把手表调成低能耗模式,心率、血氧、全天候等耗电项都会关掉,这样在户外可以省不少电。

平衡是它最大的魅力。

当我问一起徒步的朋友,他们对Ultra的印象如何?

他们最强烈的感知是,它可以制作潜水电脑手表。在我的徒步经历中,足以证明Apple Watch Ultra是一款可以克服极端环境、记录徒步、实现救援功能的户外智能手表。

一群徒步旅行者对它的印象是海洋风光?

从这款手表的表带分类来看,苹果为它预先构建了三个主要场景:山脉、荒野小径和海洋。和同行的朋友聊过之后才知道,我之所以忽略《山野小径》是因为:

相比抗摔耐造、适应极端温度的功能点,下潜 40m 深度的改变更吸引眼球;发布会上苹果对潜水做了更详细的介绍,并且推出了专门应用来支持这项运动。

在山地和小道场景下,徒步、登山、越野跑等运动不需要配备其他应用,所以推广自然落在了快速GPS定位、扬声器声音大、按键操作方便、救援警笛等细节上。

但是,就像“跑步”动作中会更新的跑道识别和步幅分析功能一样,山地和步道场景也需要更详细的记录。

比如判断难度的上坡和下坡分析,以及最高海拔,在体能训练的记录里都没有显示。并且在语音广播中忽略了当前高度的重要信息。

此外,无论是徒步旅行、爬山还是越野跑,GPX路线介绍都是一个“聊胜于无”甚至救命的功能。如上所述,虽然Apple Watch支持用第三方app导入路线,但也会导致多开一个app,增加手表功耗的问题。

更何况要花很长时间介绍路线的运动。电量在Apple Watch上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所以可以节省。

在灯光昏暗的山野森林中,“日出日落时间”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功能。

由于全程几乎没有信号,Apple Watch Ultra无法通过网络显示日出日落时间。拍日出,只能凭感觉估算起床时间,安排延时拍摄。

我上面说的缺点似乎让Apple Watch Ultra看起来不完美,但并不妨碍我对Apple Watch Ultra的肯定。

因为它是唯一一款既能实现极限运动又能实现智能生活的手表,而且两者都很好用。

我过去接触过很多拓展户外极限场景的智能手表,比如三星Galaxy Watch5 Pro和WATCH GT 3 Pro陶瓷。前者预装了地图和GPX路线导入,后者将自由潜水集成到智能手表中。

这些都是很神奇的功能,可惜户外场景有限。只能在上山和下海之间选择。

户外手表,家里有一块家明945,用于越野跑和徒步记录,还有一块国产潜水表,用于自由潜水练习。但是,离开户外,回归日常生活,它们的功能几乎与“智能”无关,自然也从未出现在我的手腕上。

我手里的这个Ultra平衡了以上所有。

室外,重新设计的麦克风、扬声器、深度计等。,已经为上山下海打下了足够的硬件基础。

换来的是日常生活,与iPhone的和谐联动与生活作息时间的管理并没有分离。我还能抬腕看日程,叫Siri倒计时,自由找手机。

简而言之,我不再需要为了满足某个场景而选择一张桌子。

那么,谁需要它?

徒步时注意到同行的腕上装备,包括家明、松拓等户外手表。有人用Apple Watch S系列,华为Fit手表,有人戴mi band徒步五天。

习惯戴智能手表/手环的大多属于爱吃爱玩的粉丝。

给自己买个户外手表有点奢侈。毕竟用的不多。但是在户外玩智能手表几乎没用。

对于他们,Apple Watch Ultra 会是一个突出的选择。
对于他们来说,Apple Watch Ultra将是一个出色的选择。

同行的超哥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Apple Watch Ultra是一个省钱的选择。

他徒步频率不高,偶尔玩玩水肺潜水。虽然他没想过要配一款徒步旅行的手表,但之前一直在纠结一款潜水电脑手表。但是6k-8k的均价和仅限于潜水的功能让他很担心。

Apple Watch Ultra是Apple Watch+户外手表+潜水表的组合,价格远低于三款手表的总和,这让他很心动。

在徒步的过程中,我也和戴智能设备的朋友聊了聊,他们想要什么样的户外智能手表。在他们的回答中,他们把智能放在第一位,其次是户外功能。

现在我们并不缺乏智能手表的选择,功能也足以满足日常健身,但要更进一步,还是要看更适应极限的户外手表。当Apple Watch Ultra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应对极端环境,记录运动,智能管理。

对于户外爱好者来说,有了一个更“简单”的选择。

简单的是,当我从城市到山野,回到山野工作,写下这个评价的时候,从运动转到智力,没有任何的分离感,甚至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快乐。

就像我在山里有信号的时候,手腕上的Apple Watch Ultra收到了父亲发来的信息:

女儿,远足愉快,注意安全。

那一刻,高海拔的徒步让我身心俱疲,但父亲的话却温暖了我的心。

就像登山那天徒步记录完成后,同样戴着Apple Watch的妈妈收到了我的运动通知:

女儿金金完成了一项体能训练。

所以到了晚上,下图的问候来自我的微信。没想到我用来监督她运动的功能被这样用了。有点让我惊讶,但是更温暖。

而回到那句话,一款户外智能手表应该做什么?我觉得Apple Watch Ultra给了我期待的答案。

标签: 手表 标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