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游戏哈哈 未命名 2.6K+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在今天的主角露面之前,我们想先了解一下大家挑选自己的第一支全画幅变焦镜头时的焦段偏好,盲猜24-70mm应该是大热门吧,毕竟我们做优秀摄影师器材统计时,这就是最热门的焦段之一。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作为耳熟能详的“大三元”里的一名大将,24-70mm的实用性、易用性都是得到了广泛认可。时至今日,各个厂商也在不断更新这个焦段的镜头,并赋予当下最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材料,正如适马最新推出的24-70mm F2.8 DG DN II|Art一样。

标变镜头的焦段差异

标变镜头的含金量主要从焦段泛用性上得以凸显,以最成熟的24-70mm焦段为例,涵盖了24mm、35mm、50mm、70mm等经典且常用的定焦焦段,风光、人文、静物、人像都能拍。的确有很多人钟爱大光圈定焦镜头,但是变焦镜头让大家在很大程度上不必拘泥于镜头的焦距问题。

飞机上的珠峰一瞥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24-70mm焦段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2000年初。进入无反时代,为了轻量化的考虑,也出现了例如28-70mm、28-75mm这样的标变焦段,主要是在广角端做了取舍。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看上去24mm只是比28mm广了4mm,但众所周知,广角焦段的每1mm都寸土寸金,尤其是对于自拍vlog来说,用28mm自拍实在是离得太近,用24mm不仅能拍到更多周围环境,人物在画面中占比也更协调,而且在拍摄的时候,手臂还能微微弯曲,以此省点力。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此外还有20-70mm、24-105mm这样的标变焦段,两者分别延伸了广角端和长焦端,更有针对性地拿捏了大家对焦段的需求。这两种焦段大多搭配的是F4光圈,少有的F2.8镜头难以兼顾便携性。

适马24-70mm F2.8 II的独特之处?

今年适马已经凭借着几款重量级产品大秀黑科技,这支Art系列大三元之一的24-70mm F2.8 DG DN II同样也是堆料充足,它包含6片FLD镜片,2片SLD镜片和5片双面非球面镜片。与上一代相比,虽然镜片组结构近乎一致,但在材料方面进行了升级。因此,这支镜头同样具备非常出色的无限远画质,而且还进一步提升了近摄能力。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在24mm端的最近对焦距离可以达到17厘米,最大放大倍率为1:2.7,接近微距镜头的水平。在不安装遮光罩的情况下,几乎可以做到“贴脸”拍摄,正因如此,也需要注意补光的问题。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在镜头结构更丰富的情况下,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依然做到了减重瘦身,它比上一代镜头轻了10%左右,重量约为745g/735g(L卡口/E卡口),镜筒直径也减少了2mm以上。外观上能明显感受到它更轻巧,甚至可以说镜身更纤细,不过镜头前端依然是82mm滤镜尺寸。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延续了Art系列的外观设计,有质感的金属镜身,配备丰富的控制环、按键,包括对焦环、变焦环、光圈环、AF/MF切换键以及方便竖拍的两个AFL按钮等。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值得一提的是变焦锁定开关,在拨至LOCK时,并非完全无法转动变焦环,而是稍稍用力就能将其推出。它既能防止镜头因自重下垂而伸出,也可以在遇到突发的拍摄机会时快速响应。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此外,光圈环两侧分别有CLICK键和锁定键,前者用于切换有级/无级光圈,后者可将光圈环固定在Auto位置。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适马针对不同系列、不同焦段的镜头,在外观按键设计上虽然都有所差异,但总体来看非常丰富实用且符合操作逻辑,正因如此,这些镜头可以适应各种品牌机身,以及图片/视频拍摄的需求。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实战中的适马 24-70mm F2.8 II

最近我们带着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来到了尼泊尔,漫步于门庭若市的加德满都泰米尔街区,用F2.8拍摄可以尽可能地虚化熙熙攘攘的人群,从而避免过于复杂的构图,让主体更明确。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即使是在24mm广角端,也有比较明显的虚化效果。并且在打开相机内的镜头光学补偿后,畸变以及光圈全开时的暗角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来到70mm端,除了F2.8本身的虚化效果外,中焦还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压缩感,画面氛围感很棒,24-70mm丰富且实用的焦段非常适合扫街。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拍摄中我们搭配的是2420万像素的松下S5M2X,70mm拍远景可能有点不够用,好在光圈全开时就非常锐,放大后鳄鱼纹理也非常丰富。如果是搭配更高像素的机型,会有更优秀的画质表现,更能经得起放大、裁切。

捕食中的鳄鱼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上图中心部分放大(因平台限制画质有损失)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经幡下的小猴紫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上图中心部分放大(因平台限制画质有损失)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一束光透过峡谷间隙照射形成丁达尔效应,山体岩壁在极大光比的逆光情况下,会看到非常轻微的色边,缩小光圈即可消除。色散几乎只在这种极端情况放大才可见,用最大光圈拍摄才会出现。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上图中心部分放大,出现轻微色边。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面对强光源时,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对眩光的控制很出色,太阳周围只是出现了轻微的眩光,并且没有鬼影,画面整体观感非常可观,很适合拍摄一些逆光风景或是人像。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适马近期一系列镜头在对焦方面的提升都是有目共睹的,这支24-70mm F2.8 DG DN II当然也不例外,它也采用了HLA高速线性马达来推动轻量化的对焦镜组,像是快速移动过程中的人物或动物,焦点都能很好地跟随,毕竟它相比老款速度提升了三倍的对焦速度呢~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像是拍视频时远近切换焦点的场景,焦点过渡自然且顺滑。总的来说,这支24-70mm F2.8 DG DN II的对焦表现,可以很好地胜任大部分图片和视频拍摄任务,对于一些需要快速抓拍的场景也能够快速响应。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理论测试

001 分辨率测试

TIPS:为了充分检验这支镜头的分辨率表现,我们采用了S5M2X的高像素模式(摇摇乐)来拍摄分辨率标版。

24mm端,光圈全开时就有很高的中心锐度,边角也并不软,并且反差较高,收缩光圈对画质的提升并非特别明显。

总的来看,24mm端在F2.8-F8范围内都保证了非常不错的画质水准,从F11开始因光衍射开始衰减。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50mm端在F2.8时的中心画质表现尚佳,但边角相对中心略有差距;

收缩一档光圈中心画质提升,边角也有大幅上升;

来到F5.6,处于这个焦段的最佳画质,F8时表现与F5.6接近,此后开始略有衰减。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70mm端的画质表现与广角及中焦段有细微差距,其最佳中心画质出现在F5.6,边角画质则是在F8达到最佳。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波动MTF曲线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002 虚化测试

24mm端在最大光圈下边缘光斑存在口径蚀现象,收缩至F5.6后,画面绝大多数区域都能具有圆形虚化光斑。光斑无可见亮边、色边,表现比较优秀,高倍率放大后并未看到明显的洋葱圈现象。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70mm端在F2.8时也出现了口径蚀现象,收缩至F4时就得到了有效缓解,整体画面虚实过渡自然。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003 暗角测试

24mm和70mm端均在F2.8时出现轻微暗角,收缩至F4时得到很大改善。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004 畸变测试

矫正前,24mm端中心部分存在桶形畸变,边角则是枕形畸变,矫正后有所改善。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50mm端在矫正前存在轻微枕形畸变,矫正后得到有效控制。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70mm端在矫正前也存在轻微枕形畸变,矫正后基本可以做到横平竖直。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总的来说,在应用了配置文件矫正后,对实拍基本上都没有影响。

005 色散测试

tips:我们采用S5M2X极近距离拍摄高反差画面,并截图画面边缘处对焦内和焦外画面评判色散情况。

24mm端在F2.8时,焦外仅有非常轻微的橙色和蓝色色边,如果不放大几乎看不出。收缩一档光圈后即可完全消除。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70mm端在最大光圈时出现可见色散,缩小光圈后仍未得到有效缓解,不过毕竟我们拍摄距离较近,又截图放大了画面边缘,同级别里面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这支24-70mm能提供近至17cm的近摄(24mm端),对于色散也会更难控制,如果需要更精细的表现,可以稍微收缩光圈或在后期手动调整。

006 色彩倾向测试

在5600K环境下,使用S5M2X的标准色彩模式、自动白平衡拍摄德塔标准色卡,颜色与肉眼所见接近,饱和度、对比度适中,手办肤色略微偏暖一点。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007 呼吸效应测试

这项测试使用F2.8光圈拍摄,在24mm和70mm焦段下拍摄视频,焦点切换时,基本上都没有呼吸效应,可以称之为"不能呼吸",这对摄像方面有非常大的帮助。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经典标变大三元的再进化?适马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008 眩光鬼影测试

两种焦段下在直射强光源时都没有明显的眩光鬼影。

看百科 去购买

标签: 逻辑 镜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