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末举办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鲜有机会出现在同一个大舞台的中国汽车新老势力的掌舵人们,在彼时聚齐了大部分。其中,传统车企有长安汽车和广汽集团,有吉利汽车、比亚迪、奇瑞汽车;造车新势力则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
那么,在同一个大舞台,他们又说了
不像国外有些汽车大厂的领导在面对转型时表现出的天然抗拒,或者面对兴起的造车浪潮给出的嗤之以鼻的态度,朱华荣则恰恰相反,他乐于接受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改变,并且将长安汽车审时度势地置于其中。
曾庆洪表示,智能汽车的发展需要两大前提:一是上游消费者的拉动,目前上游的用户需求已经非常旺盛,95%的中国消费者都愿意尝试智能驾驶功能;二是下游的技术支撑,目前智能化技术正处高速发展期,根据智能化等级和参与者证明,行业正在形成三条赛道,辅助驾驶、高级别智能驾驶、无人驾驶。辅助驾驶在2018年以前一直是高档车的象征,2018年开始在国内大幅的量产,2019年开始高速的增长,渗透率达到6.8%,2020年是15%,2021年推测超过30%~40%,2023年~2025年将是主流乘用车的标配。
第一,他认为所有的竞争都离不开一条道,那就是正道。只有走正道,才能赢天下。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山外有山,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的规律。研究规律、认识规律、尊重规律,这就是“正道”。
王传福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到今天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从国内国外来看,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大势已定。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好,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从今年3月突破10%的关口,到5月达到了11.4%,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尹同跃进一步表示,传统汽车仍然是所有新技术的融合,传统汽车的基础还是要打牢,奇瑞曾提出“再学100年丰田也不为过”,丰田就是把东西做好、把管理做细、把细节做强,这是奇瑞要学习丰田、大众的地方,同时还要学习像BAT这样科技公司,也拥抱像特斯拉、蔚来这样的汽车同行。学习他们的创新,利用新的工具、技术,不断地突破自己。
因此,李斌表示,从渗透率来看:今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46万辆,全年来看完成200万辆不在话下。其中,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2.3%,上海更是超过1/3。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量比例达到10.5%,5月份已经增长到11.5%,渗透率提高的速度比我们预计的都要快。
小鹏汽车创始人兼CEO何小鹏紧随李斌之后第二个发言,不同于李斌以全局视角下审视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何小鹏仍然以小鹏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智能化能力出发,来考量当下的“碳中和”。
何小鹏为此想象了一个理想化的场景:在凌晨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搭载了无人驾驶功能的车辆以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缓慢驶出,前往充电站补能,充满电后再以无人驾驶的方式自己回家。在何小鹏看来,这便是智能化与“碳中和”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何小鹏再次阐述了他一以贯之的“智能化运营”的逻辑。也就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任何环节中,智能化运营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同时,沈亚楠也透露,理想汽车的纯电动汽车有望在2023年推出市场,依旧会遵循解决用户痛点的理念,因此理想正在攻克的技术难关是高电压平台,这一技术能支持300KW的充电功率,能在10分钟内补能400公里。
长安汽车更愿意走传统汽车、科技公司、造车新势力的融合发展之道;广汽集团则更重视自身技术的养成,更愿意在智能化技术领域加大投入;吉利汽车一如既往地高瞻远瞩,力争不错过每一个风口;比亚迪坚守政策高地,坚定纯电、插电共线发展的路线不动摇;奇瑞则要继续在传统技术上加大投入,同时增加对新技术的投入;蔚来则在保持高端地位不变的前提下,继续努力做好普及新能源汽车的推动者;小鹏汽车重在智能化,要将智能化运营贯彻在汽车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上;理想汽车最看重用户需求,一切以用户使用痛点为出发。他们的理念是,只要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路线,都应该得到肯定。
技术无关对错,只看市场是否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