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1年的那个夏天,伴随着蝉的鸣叫,我把夏天赚的3500块钱给了一个陌生的阿姨,从她手里拿走了港版iPhone 4S白。那天,我学习了一夜,第二天的手机话费显示欠费200元,我想哭。现在的年轻人应该不知道当时的流量有多贵。从那以后,我就完全被这个小屏幕打动了,我为同时代人的手指交互感到骄傲(我也用过爱立信、普拉达、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触屏手机。),而且只有极简设计的HOME键,所以入坑。Cydia就不用说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了。当年是iPhone起步后的必去店。为此我帮助了学校很多人越狱,也因为我熟练的越狱技术而小赚了一笔。往事历历在目。
虽然每年都有新机型发布,但当时网上流传着一条定律,iPhone必须隔代更换。我像恶魔一样坚持了两年换一次手机的习惯,可能是因为我穷,所以我选择相信这种省钱不伤自尊的说法。从iPhone 4S(为乔布斯设计)到iPhone 5S(首款指纹识别),iPhone 6S Plus(首款大屏),iPhone(首款全面屏),iPhone 11 Pro(首款绿色),再到现在的iPhone 15 Pro Max(首款钛金属)。还给老婆买了iPhone 6,iPhone 8,iPhone SE,iPhone 14 Plus。值得一提的是,iPhone 8还在为家里的老人服务。我亲自更换电池后,还是比市面上大部分老人的好。至于其他的,我要么拆了装框,要么还是我家日常用的。用了四年,我的iPhone 11 Pro已经退居二线,在家人手中继续发光。这也是我用过最老的一代iPhone。硬件性能过剩,创新功能不足,换iPhone的频率也大大降低。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生活要简约,要用物尽其用的态度对待消费品。这一次,或许不是为了照顾我可怜的自尊心,而是我在使用了很多产品和严格的工业设计后提出的一些建议,大大提高了iPhone的耐用性,甚至成为一个普通家庭的最佳选择,因为普通人在购买手机时不必为眼花缭乱的款式所困扰,为各种参数配置所困惑,甚至为未使用的功能交税。在购买简单易用的iPhone时,往往可以节省很多购物时间。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在生活中提高,比如锻炼身体,阅读知识,带个宝宝陪你等等。这种隐性的获得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
最后,我想说,商品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生活或工作中的需求而设计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产品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两年国产手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也会为国产手机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但是,不同的人需要不同需求的商品来满足,商品本身并不承载任何情感价值(比如一些激动人心的感受)。想通过买一些商品来表达那些激动的人,不如直接捐钱来得实在、实际、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