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2023年的总交付量增长40%,Q4产量不及比亚迪
据特斯拉官方消息,2023年第四季度总交付量为484,507,2023年第四季度总生产量为494,989,2023年全年总交付量为1,808,581,2023年全年总生产量为1,845,985。在2022年,特斯拉报告了131万辆的年度交付量和137万辆电动车的生产量。新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交付增长了38%,生产增长了35%。在2022年,该公司从2021年起报告了40%的逐年交付增长。
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生产企业。特斯拉第四季度的交付量低于比亚迪交付的526,409辆车,路透社评论认为这是由高利率的保守环境导致的低价汽车畅销,彭博社评论表示,比亚迪也会参与到特斯拉主导的中高端车型竞争中,届时科技将成为主导因素。
蔚来与隆基绿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推动充换电站使用光伏发电
蔚来官微消息,1月3日,蔚来与隆基绿能联合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紧密合作并共同推动充换电站使用光伏发电绿色清洁能源,打造行业领先的光储充换一体站,在推进分布式光伏配合V2G车网互动、建立“出行碳中和”相关行业标准等方面展开合作。双方合作的首座HPBC(Hybrid Passivated Back Contact,复合钝化背接触)光伏换电站在西安奥体中心投入运营。
小米汽车首批14家销服合作商已签订合作意向书
1月2日,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表示,2023年12月29日,小米集团已在北京总部与首批14家销服合作商正式签订合作意向书,意味着小米汽车销售服务渠道建设全面提速,小米汽车新零售模式从规划阶段进入实质落地阶段。小米汽车新零售以“直营”为内核。此外,小米公司发言人发布消息称,最近关注到一张关于小米汽车产业链的图片,经核实,其中内容至少有50%完全错误。
奇瑞集团年营收首次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超50%
1月2日,@奇瑞控股 宣布,奇瑞集团2023年创造三项历史新高:集团年营收首次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实现一年增长1000亿;汽车年销量1,881,316辆,同比增长52.6%;集团年出口汽车937,148辆,同比增长101.1%。
奇瑞方面表示,集团2023年经营业绩创造“三项历史新高”。一是集团年营收首次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实现一年增长1000亿的“大跨越”;二是汽车年销量188.13万辆,同比增长52.6%;三是集团年出口汽车93.71万辆,同比增长101.1%。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奇瑞集团的汽车出口成绩。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奇瑞集团汽车出口84万辆,仅次于上汽集团的97万辆,位列第二名。相较于第三名吉利的38万辆,有着巨大优势。
另据中汽协数据,1-11月中国乘用车出口量为372万辆,以此计算,奇瑞贡献出口量超两成。
美国电池新规生效,特斯拉、通用等更多电车失去税收抵免资格
1月2日,据媒体报道,美国财政部表示,在《通胀削减法案》新的电池采购规定生效后,许多电动汽车已失去了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资格,包括日产Leaf(聆风)、特斯拉全轮驱动版Cybertruck、部分特斯拉Model 3以及雪佛兰Blazer EV等。美国财政部去年12月发布了新的指导方针,详细说明了新的电池采购要求,电池原材料的可采购范围因此大幅缩小。该规定于2024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威马集团计划重整
1月2日,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根据威马集团的申请,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2023年10月7日受理了威马集团的预重整申请。预重整期间,威马集团已完成审计评估、债权申报、资产核查等工作,并与多个意向投资人接洽取得初步成果。有鉴于此,威马集团于2023年12月13日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提交了预重整转重整的申请。2023年12月29日,上海市第三中级法院裁定受理。2024年1月2日《民事裁定书》送达威马集团。
公告称,威马集团在申请预重整之前和预重整期间,积极与利益相关方进行协商,并与国际国内意向战略投资人进行商谈,已经取得初步成果。预计在重整过程中,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的支持,威马集团产品结构将得以优化、业务模式将在转型中升级,以期获得恢复持续经营能力。此外,通过实施重整,可以很大程度地保护各方的利益。经多方评估,威马集团具备进行重整的价值,并且重整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威马集团将积极配合管理人和法院的工作安排,努力走出困境,恢复经营能力,以更好地保护和实现广大用户、员工、股东、债权人等各方的合法权益。
比亚迪与一汽在北方合作的电池首批下线
12月29日,一汽弗迪首批成品电芯顺利下线。该项目总投资135亿元人民币,占地80万平方米,总产能45GWh,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满足60万辆电动汽车的配置需求。一汽弗迪动力电池项目自2022年9月开工,今年7月项目主体全部封顶,同在7月项目迎来首台电池包下线。
据了解,比亚迪与一汽的合作由来已久,红旗的首款纯电动车E-QM5就搭载了弗迪生产的刀片电池。而后双方继续深化合作,建立合资公司,打造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行业认为,本次电芯下线,意味着比亚迪与一汽在电池领域的合作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同时强强联手将迅速助力比亚迪抢占北方新能源市场。
12月28日,弗迪科技电器工厂首台车载冰箱正式下线。据悉,该车载冰箱具有智能双温域控制,冷热兼得,延时断电等特点。支持快速制冷,30分钟可以喝到冰水,还有大容量设计,可满足多样需求。该车载冰箱还具有物体检测、杀菌消毒、防遗忘、电动抽屉等智能化功能。
日企研发圆柱形全固态电池,容量达到传统电池的25倍
据界面新闻2024年1月2日报道,日本大型电池企业麦克赛尔(Maxell)开发出了圆柱形全固态电池,其容量达到200毫安时,是传统的陶瓷封装型(方形)容量的25倍。样品最早于2024年1月出货。
据新华社2023年10月12日报道,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和日本出光兴产石油公司12日宣布,将在纯电动车用全固态电池量产方面展开合作,共同致力于固态电解质量产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力提高,争取2027至2028年使全固态电池进入实用化阶段。
据两家公司联合发布的公报,本次合作研发的全固态电池使用的是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这种固态电解质能实现大容量、大功率等特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使用的中间材料是硫化锂,这种材料是用石油精炼过程中的含硫副产物生产的。
Rimac拟于2026年推自动驾驶出租车
电动超跑制造商Rimac将于今年年初首次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原型试验车,并计划于2026年投入商业化运营。据悉,起亚将为Rimac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开发提供部分支持。
Rimac至少从2017年开始就在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并于去年从欧盟获得了近2亿美元资金用于开发其机器人出租车项目。
在接受英国Autocar杂志采访时,Rimac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ate Rimac解释说价值200万美元的Nevera作为一个标杆产品吸引了外界对公司其他项目的关注。他描述这款自动驾驶出租车旨在“改变更多人们的生活”,通过提供易于使用的城市自行移动服务。
还有消息称Rimac计划开发和建造支持自动化汽车所需基础设施,包括充电站、存储中心和停车位。正如特斯拉早期凭借其充电网络领先竞争对手一样,这种对汽车及其基础设施同时重视可能是Rimac机器人出租服务成功关键。
Rimac表示无司机运营汽车“虽然是辆汽车但却完全不同类型”。该公司尚未公布任何有关机器人出租税图片或规格信息,但暗示该交通工具将是定制构建。预计将在2024年初展示,在2026年开始商业推广之前。Mate Rimac告诉Autocar这种交通工具“可能会改变人们在城市中移动方式”,并说它将成为高端服务,但补充说,“那并不意味着昂贵或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