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不一定要去很多著名的景点,只要能拍出身边事物不寻常的感觉,观察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
我还是这句话的践行者。大部分摄影师都是往山区和大城市跑。我只是选择在本地做每日记录。不是大城市买不起,而是在本地拍更划算。我不是摄影师,也不是设计师。我用手机拍照的爱好,其实中断了三年。三年前觉得自己的手机摄影太没天赋了,因为有幸认识了手机摄影届最大的男人。所以,我对手机拍照失去了信心。于是告别了三年的手机拍照...直到去年年底开始用iphone 14 Pro Max(4800 w确实激发了我用手机拍照的热情),我才重拾用手机拍照的爱好。有意思的是,这么长时间的中断并没有让我丧失拍照的基本能力,反而巧妙地将摄影三年之外看电影、看大量手机照片的视觉提示融入到手机照片中。
现在,我们来对这些进入iPhone14 PM后拍摄的手机(部分是老款iPhone)照片做一个不完整的总结。进了iPhone14 PM之后,基本上拍的都是建筑物的照片,没有爬楼梯。不像大城市,打卡槽数量多。南昌漂亮的大场面不多,所以转而多记录小场面,有一定挑战性。平时没有养成拍照的习惯,手机容量也不大,不会随时拍照。感觉好了就不拍了。比起拍照,我更喜欢把照片做成电影海报式的内容。
我不太会拍,但还是有热情的。
全文图片是在iPhone上拍的,iPad上下都是。看到后有彩蛋一章。
没有天赋就只能谈进步。下面是我手机三年前的照片。完整看完别忘了回复:有进步还是没进步。
▍01/
这篇文章因iPhone14而生,我手上这台iPhone14 PM预定时出了一个差错,以至于10月中旬才收到,于是迟迟才拍了几张照片,入手iPhone14后疫情是绕不开的话题,当时正值年末疫情封控比较严格,很多地方都要24小时内绿码,街上的人流非常少,想拍照还真挺不容易。
关于拍的主题,连南昌人都很难将 南昌 和 手机建筑拍摄 联系起来,不是我执着,而是我实在太喜欢拍建筑了,于是就有了这些关于南昌的手机照片。
在vivo x70 Pro+上拍摄。
在vivo x70 Pro+上拍摄。
在vivo x70 Pro+上拍摄。
[br/]南昌市近年来发展潜力很大。以前批下来的城市建筑没有特色,但近年来建筑的多样性有所提高。八一广场的新华书店和万象城都选择在去年国庆开业,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建筑场景。
在vivo x70 Pro+上拍摄。
在vivo x70 Pro+上拍摄。
在一加9 Pro上拍摄。
而iPhone14 Pro Max的4800W像素和超广角可以为建筑摄影留下更多的后期畸变调整空,再加上Pro RAW 空的后期,即使是南昌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城市也能表现出极大的精彩和张力。
▍02/
南昌最具都市感的地方应该是红谷滩,特别是绿地中心这一片,选择傍晚6:30前拍摄,可以拍到内透和夕阳的余晖,而且现在的手机夜景效果也差不多够用,拍摄夜景问题不大,如果是大城市灯光多其实效果会更好。
心目中南昌最具欧式风格的地方并不是大家预想的卢塞恩小镇,而是一个很多南昌都不知道的地方,叫陆上书店,位于东湖区东湖移库,一个类似北京798的地方,当然并不是一个大场景,而是室内,里面的格调非常复古,并且不是卢塞恩那种一点都没有年代感的全新效果,里面的东西都非常古旧,还有非常多老板收集的老式家具,不过室内光线昏暗,用手机拍建议手拿稳。
南昌并不是一个手机摄影很容易出片的城市,它的现代美比较稀疏而松散,每个景致也更为含蓄而娇小,很早来南昌以后就放弃了手机摄影的爱好,除了天赋不足,还因为我个人比较喜好拍现代建筑,而南昌值得反复拍摄的现代建筑更稀少,所以确实没有什么动力,城市的建设与当地的文化内涵息息相关,随着一个城市审美的加强,好建筑自然会水到渠成。
对于拍摄时使用那个镜头的问题?对于类似南昌这样的二线城市,大部分现代建筑还是比较小规模的,超广角可能会用的频繁一些,对于较远距离的建筑,需要将2倍和三倍都试一下,可以很有效的减小畸变,最后再考虑是否用4800W。
Shot on vivo x70 Pro+.
南昌最好看的建筑竟然是许多商品房的售楼部,这不得不说是挺唏嘘的事情,上面的建筑两边的柱子甚至后来还整面贴上了难看的广告,还好我去的时候还比较纯粹,商业化帮助了城市的现代化,同时也将一切超前的创意商品化,破坏了其艺术性,南昌的现代建筑之路还是任重道远。
疫情之后的春天,万物复苏,疫情也在野蛮生长后自我抑制,随之而来的是自由的时光,可以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虽然不愿意回顾过去,但还是感觉到我们唯一拥有的这个世界是如此脆弱,更激励我珍惜生活中所拥有。
另外我发现iPhone14ProMax拍照一个很让人沮丧的问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对焦,即便是光线充足,iPhone14有时候还是会出现十几代以前就出现的虚焦问题,手机看照片全屏预览图很难发现,放大就会发现对焦虚了。
▍老电影重建/
感觉自己的后期稍有进步,就有了重新给旧片调调色的想法,试了几张,即便是多年前的iPhone 7 Plus甚至iPhone 6 Plus也拿出来修修,其实手机大片的时代早在6年前就到了,只不过那时候的摄影师后期App和后期水平都有所欠缺,很难生产出具有相机感的质感。
iPhone 6 Plus搭配olloclip微距镜头拍摄。
静物/
这节好像有点跑题,不过南昌的照片那么多了,换换口味吧,也想着怀旧一下,手机摄影诞生之初,很多手机摄影师百花齐放的分类里就有静物之类的,很有灵气,不像现在同质化严重。
用手机拍静物,大概很少人会这么做,不过我还是试了试,而且还是手办,拍了拍这些价格全部每个都低于200的手办(包括中动钢铁侠),即便是如此廉价的手办也同样能拍出质感。
这些静物,正是我热爱的生活。
iPhone在拍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拍摄Bug,拍照4800W的处理速度基本都能接受,但是注意就旧iPhone要查看14Pro的Raw需要升级系统,LR导入照片后不选择配置文件会出现画面死黑的问题,虽然加载就没问题了,但是对比调色前后效果几乎用不了。
▍·赖斯海报(后来的iPad)/
这一节算是一个小彩蛋吧,同样,这一节基本上所有的素材都是iPhone拍摄的,就像我前文说的:比起拍照,更喜欢将手机照片做成电影海报式的内容,我属于粗放型,会P很多草稿,主打一个概念,所以不太抠细节,还请见谅。
本来以为能接受这种图的人很少,结果下面这第一张用旧手机iPhone 7 Plus上的废片素材做成的图,在小红书上居然收获了300+ 赞。图中的建筑实际上互相之间相隔非常远的距离,如果是实拍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这样的视觉,P图也是一种造梦。
我为什么喜欢用手机拍摄呢?
有句话其实早已回答:最好的相机就是当你需要时身边的那一台。
▍形象值得回顾/
就像我三年前说的,坚持并不是适用于一切的生活处方,我也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所以我放弃了三年的手机拍照时光,去做一些不同的尝试,谁知三年后我又开始手机拍照了,感觉熟悉而陌生,就像疫情之后一切回到正轨,但似乎有些东西又永远回不去,同样“熟悉而陌生”。作为普通人,《漫长的季节》有句台词特别适合来给这三年的一切做一个总结:“往前看,别回头啊!”
但影像,值得回头看看。
全文图片使用iPhone拍摄,一切均在iPad上后期。
标签: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