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一些朋友抱怨现在的智能手机都是6.7寸起步。除了三星和苹果,安卓厂商很少推出6英寸左右的小屏机型。为什么会这样?业内人士透露,原来的小屏手机是“伪需求”,有些厂商会根据网友的意见做手机亏本。
博主数字聊天站爆料,主流屏幕厂商基本只生产6.6寸到6.8寸的屏幕。假设生产小屏手机就意味着单独的生产线,包括需要定制的元器件。这样一来,成本相对较高,但实际销量却远不如网上的声音。大部分网友只是跟着“瞎起哄”,所以厂商很少坚持小屏手机,未来也不会成为主流。
在这里,首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常识。厂商采购的屏幕尺寸来自供应链的“供货版”。除非单独定制,否则只能买和朋友一样的材质和尺寸。如果想生产小屏手机,只能另辟生产线。没有朋友,成本更高。同时你还要定制小型化的主板、电池、传感器等一系列内部元器件。所以最后的产品必然比朋友卖的贵。否则,你不仅赚不到钱,还会“赔钱”。
这两年国内厂商做了一些尝试。比如魅族18和小米12的机身都在6.1-6.3英寸之间,符合“小屏旗舰”的定义。然而实际销量却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厂商不可能长期亏本经营,所以今年迭代增加到6.3寸到6.6寸,但相对主流产品来说还是比较小的,销量也比上一代好,这也证明了所谓的小屏是“伪需求”。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小屏呼声很高,销量却不尽如人意?客观来说,小屏手机至少有三个“缺陷”,注定无法成为主流,也很少有人把它作为主力手机。
第一点:由于屏幕更小,观看的内容更少,软件适配要么缩小字体,要么呈现的内容更少,看流媒体或者看视频都没有沉浸感。
第二点:屏幕小导致键盘不好用,尤其是那些喜欢用26键的朋友。打字的时候非常容易误触,稍有不慎就难免出现错别字。你再怎么适应,也不可能完全解决,除非换成九键。
第三点:小巧的机身注定无法堆叠大容量电池。比如三星Galaxy S23的电池容量只有3,900 mAh,坚持一天是非常困难的。另外,手机性能越来越强,对电池容量的要求也更高。小屏幕势必带来续航焦虑,随身携带充电宝很麻烦。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未来小屏手机会越来越少。即使有零星出现,价格也属于高端定位,销量不会很好。所以如果你喜欢小屏手机,就不要抱怨现在已经发布的产品体验太差了。只有用实际行动向厂商证明还是有市场的,未来才会有迭代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