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智能眼镜”似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当我们谈论智能眼镜时,大多数人下意识地会想到两类智能眼镜。第一个是谷歌眼镜,是大多数人智能眼镜的启蒙。那时候是极客必备的物品,现在换个场景,出现在企业级场景。另一种是加厚镜腿,隐藏电池和传感器,以传统眼镜的形式成为智能手机的简单配件。
在对智能眼镜的外形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之前,思考和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抄作业也抄不了未来。
刚刚发布了新一代智能眼镜的OPPO提出了四个本质特征:美观、便携、通用、实用。
这种思维和实践的质量如何?
30g轻如鸿毛,1.3mm薄如蝉翼。
从“Air”的命名不难看出,轻量化是贯穿OPPO Air Glass整体设计的产品形态主题。如果要问什么最能代表轻盈,OPPO团队这次给出的答案是“羽毛”。
为了轻便,OPPO Air Glass采用了“单目分体”设计,主机由单边镜片和单边镜腿两部分组成。
镜腿的身体部分以“羽毛”的设计灵感造型,从侧面看像一根“飞羽”。银色的触摸条就像羽毛的轴心,也是目镜的延伸,让用户只需举手依靠触觉就能轻松找到触摸区域,符合直观使用。
手机平板、电脑常用的直线、直角,一旦带上眼镜,必然会带来惊人的“入侵”感。所以可穿戴设备更需要曲线。
OPPO Air Glass对曲线的设计和应用与OPPO的旗舰手机Find X系列一脉相承。一体化的CNC工艺使其整体机身光滑无缝,可以融入生活场景和穿着。
镜头部分以展翅和蝉翼为灵感,配合渐变的丝网印刷工艺,带来更轻盈的视觉效果。镜片内外附有高强度蓝宝石玻璃,坚固耐刮,能带来持久清晰如新的视觉。
镜腿上的触控条支持点击按钮、双击、长按、前后滑动等操作。,从而提供诸如确认、取消、调用智能助理和切换应用卡的命令动作。不仅交互自然,触控操作的反应也非常快。
迭代升级后,OPPO重新考虑了有限的内部空设计,将包括光机、PCB主板、芯片、触控、电池、Wi-Fi和蓝牙天线、双MIC、扬声器等关键部件以高度集成的方式堆叠到了镜腿中,而硬件核心则由骁龙Wear 4100平台驱动。
薄的需求要靠小型化来解决。OPPO Air Glass引入了OPPO自主设计的光学引擎,即针对投影机和镜头中的衍射光波导定制了专门的规格。
OPPO首先重新定制了Micro LED屏幕的规格,这款Micro LED最高支持256灰阶显示,是常规Micro LED的16倍。其次,光机的体积压缩到0.5cc,和一颗咖啡豆的体积差不多。在小型化的前提下,重塑光学和结构设计。
基于外观和光学特性,镜头采用定制衍射光波导技术,比之前轻了75%,重量仅为6.6g。
厚度仅为1.3mm的渐变镜片,既能最大限度减少视野遮挡,又能防止显示光线向外折射,解决了智能眼镜无法兼顾轻薄和高清的矛盾,视野感知依然非常清晰。
可惜的是极度一体化的机身已经无法容纳下一个亮度传感器,所以OPPO Air Glass的屏幕亮度目前无法自动调节,只能在手机App中手动调节。
在内部组件进行一系列的精妙堆叠之后,OPPO Air Glass 将整体重量控制在 30g ,与一副主流的太阳眼镜的重量相近。
经过一系列内部元件的精致堆叠,OPPO Air Glass将整体重量控制在30g,与一副主流太阳镜的重量差不多。
此外,开放式扬声器布置在镜腿尾部,佩戴时刚好靠近用户的右耳。
打造一款智能眼镜,然后让它适合每个人。
除了轻量化,“单目分体设计”的第二项服务就是赋予OPPO Air Glass通用的特性,让每个人都可以佩戴。
佩戴OPPO Air Glass时,需要搭配定制边框。对于视力正常的用户和需要佩戴矫正眼镜的用户,OPPO分别提供半框和全框设计镜架。全框镜架可以根据需要适配不同度数的屈光镜片,而我们手里的半框镜架则是完全没有镜片的设计。
这两个框架也经过了人体工程学测试,可以适应不同的头型。对于我来说,稍微调整一下半框框架的鼻托,就可以很稳地佩戴。
边框两侧配有具有磁性吸附功能的平面,可以让OPPO Air玻璃吸附在边框侧面。
所以佩戴顺序应该是先戴上镜框,再拿起OPPO Air Glass吸附在镜框上。
无需担心吸附后的稳定性。在正常行走甚至剧烈摇头的情况下,OPPO Air玻璃都能与边框紧密吸附。
整体穿着感觉舒适自然。因为OPPO Air Glass主要是贴在镜架上,而且镜架的设计和我们的主流眼镜差不多,所以即使你感受到OPPO Air Glass硬件的存在,整副眼镜也不会带来明显的异物感。
考虑到主体30g的重量,不会对鼻子和耳朵造成太大的压力,长时间佩戴也不会觉得笨重。
小而圆的身体几乎与太阳穴融为一体,戴上后看起来更加自然。只有单个镜头的设计偶尔会让我想起漫画《龙珠》中拉蒂兹的战斗力探测器。
除了边框,OPPO Air Glass另一个最重要的配件就是它的“随行充电座”。
充电底座上还有四个触点,用于与OPPO Air Glass的侧面触点进行磁吸连接,磁吸后OPPO Air Glass机身就会充电。值得一提的是,充电盒中还有内置电池,可以在移动过程中为OPPO Air Glass补充电量。
从使用逻辑去看,这个随行充电座和 OPPO Air Glass 的关系就像是 AirPods 和充电盒之间的关系。既是收纳盒,也是充电底座,使用的时候取出,闲置的时候将其放回盒内并进行充电。
从使用逻辑来看,这个附赠的充电座和OPPO Air Glass的关系就像AirPods和充电盒的关系。它不仅是一个收纳盒,还是一个充电底座。用的时候拿出来,闲置的时候放回盒子里充电。
续航方面,OPPO Air Glass充满电后可提供长达3小时的单次使用时间。使用便携式充电底座,电池续航时间可达10.5小时。
目前OPPO Air Glass只占据了边框的右侧空,而边框左侧的磁吸面则是留给其他模块化组件加载的。在INNO DAY 2021上,OPPO研究院院长常陆也表示,未来将推出更多模块化组件。
人类的第三块屏幕,OPPO想从aR辅助现实普及。
增强现实(AR)被认为是进入双胞胎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智能眼镜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在OPPO看来,智能眼镜应该会成为继手机、智能手表之后,人类未来的“第三屏”。这是OPPO不断布局智能眼镜的源头。只是这一次,在OPPO Air Glass的介绍中,用小写A和大写R组成的aR作为产品的定义描述。
显然,这个AR不是另一个aR。OPPO认为,目前的消费级AR可以首先以aR辅助现实的形式实现。
辅助现实的设定无疑降低了OPPO Air Glass的硬件和功能门槛。但也正是基于此,这副眼镜才能以轻盈飘逸的姿态率先走进现实,同时满足美观、便携、通用、实用四大特性。
正如OPPO Find N试图将折叠屏手机“从早期用户推广到普通用户”,OPPO Air Glass也可以视为OPPO尝试普及智能眼镜的一大步:它将智能眼镜的性质从“玩具”变为“辅助工具”。
即轻而轻:轻体,轻智。
2021年INNO DAY,OPPO也给出了OPPO Air Glass的发布日期节点:2022年2月推出惊喜试用,2022年春季面向中国市场发布。
知易行难,这可能是离消费者最近的智能眼镜产品了,和智能手机相比它显然不够强大。但相比于遥不可及的概念机或者 PPT 产品,在这个时间点推出这款智能眼镜,对于 OPPO 来说,不是一件高投入产出比的事情,但对于行业来说,它多少有以轻盈之姿势破冰的意思。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可能是离消费者最近的智能眼镜产品,和智能手机相比显然不够强大。但相对于遥不可及的概念机或PPT产品,OPPO在这个时间点推出这款智能眼镜,投入产出比并不算高,但对于行业来说,多少以一种轻盈的姿态打破了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