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原来最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的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20%的目标,现在看来大概率在今年会提前三年实现。”
9月6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2022全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演讲时做出上述预判。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突破了35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倍左右。他同时预测,今年全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可能达到55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56%。
本次大会主题是“重塑汽车核心供应链新格局”,在谈到汽车供应链的问题时,苗圩表示,因为受全球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的影响,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供应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来全球布局的供应链将会有所改变,短链、区域链多点供应将是未来供应链的发展趋势。
而且他认为,供应链已经不简简单单是一个经济的决策问题,而是受到了很多政治因素的干扰,但是不管怎么变,作为供应链来说,靠近市场去布局、靠近工厂去布局仍然是不会改变的。
芯片是汽车供应链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我国汽车供应链的遇到的一大难题。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几个环节来说,我国在封装测试领域实力最强,跟世界领先水平差距最小;在设计能力方面进步最快;相对差距比较大的是芯片的流片制造环节,现在最先进的制程只能达到14纳米。
但苗圩认为,对于车规级芯片来说,除了少量的AI芯片之外用到一点先进制程外,没有先进制程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解决,而且在总量上,先进制程芯片占车规级芯片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还是成熟工艺制程为主的结构。
最近美国商务部限制英伟达向中国出口高端GPU芯片,这对训练人工智能系统至关重要,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苗圩提醒,大家都在关注着车端所使用的AI芯片,可能很少关注云端去训练人工智能系统芯片的发展问题,这个短板要及早补上。
在车企和车用芯片的协同发展方向,苗圩认为,车企要担负起“链长”的责任。他指出,过去车企基本上不关心芯片的问题,芯片的选择、匹配基本上都是在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那里完成。
“现在车企不一定都去造芯,但是车企一定要懂芯,车企一定要对自己的发展和芯片的发展建立起一个跨行业联合、合作,要有总体的考虑,不能放任自流,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苗圩也谈到了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没有操作系统,芯片再强,汽车做的再好,都是在沙滩上起高楼,如果“缺芯少魂”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走不快、也走不远。
“车企通过这几年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芯片短缺对我们发展的制约,但是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操作系统的缺失将是致命的问题。”苗圩表示,解决好操作系统的问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芯片先进制程发展受阻的问题,好在现在全球智能汽车发展格局没有定,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大概是三年、最多是五年时间。
“在开放的前提下,我们也不要谋求100%的自主,这是不科学的、是不经济的,也是不可能的。”苗圩认为,我国还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欢迎国外的整车企业、芯片企业、软件企业都来中国投资,共同携手共同分享中国汽车发展的红利。
他最后呼吁,我国汽车行业一定要建立起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一定要建立起软硬结合的发展模式,车企一定要在其中起到牵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