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Hello world”,二进制算法可以说是码农圈的另一个典型符号,所以代表着1024的10月24日也成为了中国程序员日。程序对于计算机和未来智能时代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对于带有很强互联网基因的小鹏汽车来说,“1024”的智能属性具有独特的意义,因此小鹏汽车也将这一天定为“1024小鹏汽车智能技术分享日”。我们也得以在最近获得了小鹏汽车有关智能化的诸多理解。
毫无疑问,智能汽车将是汽车行业变革的下一个赛道。
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化的需求已经开始觉醒,传统的产品已经无法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于车载智能的要求。同时,我们在当今市场上已经看到,新造车、传统主机厂越发重视汽车智能化功能与技术的研发。于是,随着构建智能汽车所需的基础设施与技术在近些年越发成熟,我们依然步入了智能汽车时代。
智能汽车能够为用户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出行生活更加愉悦。作为一家新造车企业,小鹏汽车的初衷在于通过智能智造,为消费者创造更美好的出行生活,志在成为行业中智能汽车的普及者与推动者。与传统汽车相比,智能汽车以产品功能差异化培养新的用户习惯,进而提高用户黏性,更能为品牌构建竞争壁垒。
而小鹏汽车对于智能汽车有着自己的见解。一款智能汽车身上,必备的要素和能力至少需要
也是基于这几个重点方面,小鹏汽车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研发道路,目前可以说是国内唯一一家有端到端自研能力并已经实现量产的车企,软硬件一体深度整合、端到端全闭环自主研发是其,拥有独特的自研优势与善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每家车企的品牌都有自己的风格和调性,这一点在新造车势力中体现得更加明显。目前国内新造车势力中领先的蔚来、威马、小鹏可以说是性格鲜明。
蔚来作为其中体量最大也是一直最有话题点的一个,玩得更溜的营销、不惜成本的服务、网上争论的厚此薄彼,让产品本身已经有足够说头的蔚来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更加复杂和多元,甚至已经不局限于造车企业。而威马虽然身为造车新势力的一员,但给人感觉是最贴近传统车企的一个,他们更注重硬件配置、自动驾驶直接打包博世的解决方案,更大的亮点在于尤其注重车载信息娱乐上的研发投入和精力。
相比之下,小鹏最注重于产品本身,也是申请专利最多的一个。小鹏的整个研发团队规模占比高达60%,尤其是在自动驾驶领域均以高校科研人员出身、硅谷及海外的行业一线人员为主,硕士、博士占到83%。
端到端的全闭环自主研发让我们在小鹏身上很少听到会有什么依赖供应商的地方,即使是面对博世,也一直在试图在其自动驾驶方案的基础上寻求更多功能上的突破。对于技术本身更加执着的精神,透着浓浓的极客味道,相比那些在高瞻远瞩的计划和资本市场的手腕的宣传,显得更有亲和力。
目前在自动驾驶团队中,小鹏在北京、上海、广州、硅谷与圣地亚哥建立了300余人团队,吸纳了来自高通、特斯拉、谷歌、Magic Leap、英伟达、三星、华为、微软、英特尔、Momenta、Drive.ai等知名高科技或自动驾驶公司的顶尖人才,以国内团队为“主板”、海外团队为“插件”,在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上配合研发。
而在智能化方面,小鹏汽车互联网分为产品、设计、研发、质量四大团队,从业务模块上划分又分为车载系统(三屏)和车联平台(云端服务)两个业务方向,同样也发展壮大为400多人,分布在广州、上海、北京,成员主要来自BAT等互联网公司,也有来自汽车厂商、手机厂商、电子通信行业的跨界精英。
回顾一下小鹏在智能化上一路走过来的历史,是非常明显以自动驾驶为核心、通过技术迭代的方式一步步进化而来的,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车机系统:
自动驾驶:
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实现智能化还是自动驾驶上,小鹏汽车都有明确且宏大的计划。从研发之初一直到技术迭代至今天,小鹏汽车独特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而其中最明显、也是小鹏提及最多的则是他们拿手的本土化竞争优势。
我们都知道特斯拉在自动驾驶的发展上是独树一帜,但在国内复杂的路况上表现也非常一般。而小鹏汽车专门针对中国道路环境研发出了适合本土路况的解决方案,主要解决道路环境、交通环境、驾驶人习惯三大问题。
而且以端到端全闭环自主研发能力,小鹏在适应中国路况的自动驾驶方案中还着重关注到了自动泊车和地下车库定位,这些其他车企没太注意但往往很影响体验的细节。结合了中国道路场景及驾驶习惯,拥有清晰、可量产的研发节奏,能够明确量产交付时间及城市场景自动驾驶时间,这样的自动驾驶演进路线可以说是小鹏汽车与特斯拉等其他车企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杀手锏。
现在生活中到处都是智能,智能这智能那,但我们心里都清楚,我们离真正的强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大家都还在摸索智能化道路的初级阶段。而这条通向罗马的道路可能每一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一条,除了最先到达之外,最适合自己、最有自身特色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