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储能充电桩几乎能够安装在任何需要或没有充电条件的地方,比普通充电桩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今年4月,国外媒体曾爆出一则消息,称大众与上海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埃诺威(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计划在中国生产灵活储能快充桩。而该充电桩的最大特点在于“灵活”和“储能”。
灵活储能充电桩几乎能够安装在任何需要或没有充电条件的地方,无需审批、虚拟扩容、直接入网,比普通充电桩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此外,利用其内置电池可让充电桩秒变“充电宝”,缓解高峰时段用电压力。这种突破传统的充电模式为未来的纯电动车补能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半年后,大众与度普新能源联合研发的车规级灵活储能快充桩AFC正式亮相。
根据了解,这是大众与度普新能源联合研发的首款产品,得益于双方的技术实力,度普AFC实现多个全球第一:全球第一款量产的车规级、液冷技术、储充一体快充桩,唯一一家同时满足CQC质量及型式认证、欧盟CE认证的充电桩。
此次发布的度普AFC产品共有两种型号,风冷型的AFC-100售价26.9万元,拥有独家专利的液冷型AFC-200售价45.9万元。
充电桩行业之所以备受争议,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类。对车主而言,充电桩充电速度慢,“加电”不如“加油”。对运营商而言,运营成本高,获利压力大。
度普灵活储能快充桩的推出,为以上两个难题提供了另一个思路。
按照官方介绍,AFC拥有良好的快充能力,单枪充电功率在120kw-150kw,每小时放电速度在200度左右,以每台车需要补电60度计算,则相当于每台车补电时间仅为20分钟。即便是充电高峰时段,也能最大程度减少用户充电等待时间。
此外,度普AFC采用双重绝缘安全设计,电磁辐射达到民用EMC等级,整机使用寿命可长达10年。结合储充一体的功能优势,以及液冷模块对电池的保护作用,突破性的将噪音从75db降到55db,并可以提供更宽范围的电压平台(200v-920v),基本可以适配市场上所有电动车的充电需求。
更重要的是,度普AFC是一个“大号的充电宝”,占地面积仅需1~1.5平方米,无需审批即可直接入网、虚拟扩容,只要20~40kw的输入可达400~800度/天的电能供应。
除此之外,关于更多信息,车云还与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康永以及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CTO董旭峰,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峰杰展开了深入交流,以下为采访实录(有删减):
Q:今年充电行业现在发展的如火如荼,尤其是新基建提出之后,大家也都有目共睹。今后咱们公司该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保持稳步发展。
康永:首先企业立足的根本就是产品。第一,我们和德国大众零部件集团是在充电设施的发展规划上协同的,未来我们和德国大众零部件集团一起,做了未来5年的产品规划。
关于产品领先性,我们具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目前是全世界第一家量产、核心液冷工艺模块的充电桩企业。
第二,我们企业虽然比较年轻,但是我们对于研发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就这个项目而言,我们和德国大众一起累计投入研发费用已经超过4000万欧元。
第三,产品的质量主要由德国大众控制,不管是开发验证的标准还是出厂的产品质量,都是由德国大众来控制,他们对这块非常有经验,这样确保我们产品的竞争力。
所以在这个行业讲,我们的逻辑很简单,产品是第一位的,充电设施不是消费品,是一个生产资料。同时,它是为整个电动汽车发展,是一个基础设施的投入。
Q:关于和大众合作,刚才也听您在发布会上的介绍,我们和大众合作目前看在生产研发方面,未来在商业和运营模式上跟他们有哪些合作。您刚才提到,明年是大众电动车的大年,比如说在一些具体的大众电动车车主上,用充电桩的时候有一些专署服务的点。想了解一下度普与大众未来在商业合作上的工作。
康永:在今年4月,大众发布我们合资公司的时候也做了一些媒体介绍。第一,目前双方合资企业落户在苏州,双方的股比是50对50。最初我们是德国大众的供应商,大众有自身的产品规划,所以他们抛来橄榄枝,希望双方合资来做。我们在最早和大众签订MOU合作协议的时候讲的非常清楚,共同研发生产、制造充电产品。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度普主要承担本地化产品的研发工作以及出口欧洲版的大量研发工作。同时德国大众研发部门参与进来,主要负责产品标准、对欧洲市场的解读,同时我们一起合作对产品进行开发验证。
在市场推广端,一是对中国市场和欧洲市场做了划分,度普主打中国市场,欧洲市场主要由德国大众推进。同时大众有责任在中国市场协助度普推广产品。所以说双方合作是比较密切的,我们共同做了研发,合资公司目前在生产,同时在市场端,我们共同在中国市场进行推广。未来对于新产品,我们会有一些新的规划出来。
Q:今天在发布会上提到,一是这次发布了2款产品,AFC100和AFC200,除了风冷和液冷技术上的差别之外,价格差别蛮大的,具体性能上会有哪些差别?包括这两款产品的量产上市的时间怎样,能否介绍一下。
董旭峰:这两款产品的最大差异,一是刚才提到的一个是风冷的,一个是液冷,这是两款产品的系统模式差异。二是在储能上,一款是200度电的储能,一款是100度电的储能,决定了两款产品在价格上的差异。
在性能上,200度电整个系统全部配套的是液冷的,不管是电池包还是核心的供电模块,全部实现液冷。最后体现在性能上是噪声很低,可以做到55分贝,达到进小区不扰民的标准。
由于配的电量不一样,两款产品供电模块配比也不一样,200度电液冷充电桩的单枪充电功率可以做到150千瓦,小电量产品单枪至少可以做到80千瓦,所以这两款产品在性能、配置的差异导致价格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Q:今年疫情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冲击比较明显,咱们业绩和发展情况能介绍一下吗?包括短期和中期的规划。
吴峰杰:疫情对我们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影响,新品上市时间差不多延期1-2个月。但是像前面康总说的,我们是以研发、产品为导向的企业,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做验证,把产品做的更扎实一些,通过了欧盟CE认证,也是唯一一家在中国通过CQC认证的充电桩企业。
第二,未来我们的规划很简单,快速铺开到市场当中去,我们的目标客户还是和传统充电桩有所区别,走差异化路径,贴近目的地、贴近真正的用户。明年,大众已经向我们预定了近3000台订单,我们也将在中国及其他的海外市场销售4000台左右,差不多达到10亿级销售规模。
Q:在实践当中,车规级的灵活储能充电桩的相关技术应用情况怎么样?是不是很好?有没有例子,如果有,可以举例子说一下。
康永:目前前期已经在上海开始投入示范,我们投了两种不同的场景,一种投在传统场站,另外一种投在了小区。非常有意思的是,投到场站的,因为便利性,相同的容量,我们可以做到服务费便宜1毛钱,为什么可以做到?由于我们产品的特点,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峰谷差,如果100度电储进去,每天会有100度电的峰谷差收益。
我们把这个收益给了终端客户,原来在这里充电8毛的服务费,我们可以只收7毛。这样带来一个好处,因为便宜,会有更大的客户流量来充电,这是在我们场站场景的例子。
另外我们放在上海的小区里,因为靠近车主,服务费用偏高一点,仍然有车主来充。
Q:问一个关于运营方面的问题。传统充电桩运营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不太了解咱们运营成本和收益之间的情况。
康永:为什么总讲产品是第一位的,你说的没错,目前传统风冷固定桩其实是不挣钱的,目前可以发现,市场上的桩基本上用不过4年,传统的风冷桩故障率基本有5%-10%,所以一年差不多用300-330天,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用4年不一定挣回来总的基础投入。
我们产品好玩,有两个地方。第一,我们本身使用寿命是非常长的,我们发布的整机液冷版质保是5年,实际上使用寿命可以8-10年没有问题,使命寿命长了一倍。第二,我们产品的盈利能力比较强。一是自带峰谷差,不管5毛钱,还是6毛钱,一天有160多块钱的峰谷差在里面。二是服务费用是越贴近C端越贵,你们可以感受得到,就像前面举的例子,别人在场站里面收5毛钱的服务费,放到小区里收1块钱不过分吧?就跟麦德龙超市和家门口的便利店是一个道理,而且愿意支付,所以说我们的盈利比较强。
我们的使用寿命长了一倍,故障率是车规级的,使用效率又高了。这些因素叠加,是挣得回来钱的。一个最简单的逻辑,我每天可以放400-800度电出去,一年下来将近15~30万度电的放电能力,全生命周期将近300万度电,只要把这些能力放出去,内部收益率我们测算过,实际只要放200度电就是挣钱的。
Q:发布会的时候您提到产品更加的贴近C端,我本身也是电动车主,我也有固定车位,但是小区并不让安充电桩,问一下具体目的地共享充电招募计划到底是什么样的运营模式?
康永:我们的目的地共享快充项目出发点是基于产品特点,产品特点决定了我们的用户不一定是运营商,可以自用,可以大家共享。不论是私家车主还是有车队的车主,甚至修理厂的车主,或者是4S店,大家都可以既满足自用,又分享产品带来的收益,这是我们的出发点。
逻辑非常简单,只要具备几台车需求、具备安桩条件,我们就会根据不同申请人的基础情况,提供不同的合作方式。一方面,我们的产品对场地条件、基础设施几乎没有要求。AFC单枪最高150千瓦,真正的实现快充,让车子周转起来;另一方面,假设服务费用多收一块钱,度普AFC每天可创造400-800块钱的价值出来,这个价值大家可以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