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5年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简介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是2015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由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贵州省农业机电学校、贵州省机电学校合并组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作为贵州省唯一一所农业类高职院校,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顺应贵州区域经济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需求,努力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校史与历年大事
学院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特色创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改革活校”的发展理念。2016年,学院启动清镇校区建设,占地面积约30万平米,坐落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畔。2018年,学院成功承办蒙古国前杭爱省农技人员兽医培训班,开启了国际化办学的新篇章。2021年,学院被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2022年,学院入选《贵州省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2023年,学院与贵州黄牛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大学共同牵头成立“中国贵州黄牛产教融合共同体”,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特色专业与就业前景
学院设有畜牧水产系、机电系、农艺工程系、城镇建设系、茶学系、食品与药品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园林工程系、农文旅系等10系25个专业,其中畜牧兽医、农业机电、茶学等专业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特色骨干专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农业科技企业、畜牧养殖场、食品加工企业、园林设计公司等。学院与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140余家大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订单班和学徒制班等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
学院现有教职工691人,其中专任教师677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教师9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319人(博士8人),“双师型”教师412人。学院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1个。近年来,学院围绕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组建家禽产业技术、喀斯特适生植物、食用菌产业技术、辣椒产业技术等研究团队,建成贵州省珍稀食用菌工程中心、农村电子商务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截至目前,学院共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各1项,开展各类课题研究164项,获得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等专利共计255项,发表论文501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75篇,SCI文章21篇。
社会服务与校企合作
学院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以来,相继开展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基层农业骨干技术人才和各类产业技术培训224期4.3万人次。学院先后选派52名教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发挥教师在基层解决难题、成果转化、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等方面的专家作用。学院与清镇市、乌当区、剑河县、德江县、正安县、沿河县等县(区、市)开展校地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服务贫困地区选精选准产业,建立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农产品采购。学院还参与全省农业产业裂变发展方案制定,承担肉牛等11个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流程图设计与绘制工作。
国际化办学与未来展望
学院积极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先后与老挝、新西兰、白俄罗斯等国相关高校进行交流合作。2023年,学院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承办了中国—东盟农牧业产教融合发展研讨会暨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研讨会,签署7项合作文件,获得“2023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合作优秀案例”称号。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着力打造“贵州省农业工匠的摇篮”,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使教材改革及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截至2024年,学院共有《畜牧兽医法规与行政执法(第四版)》等3本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等6本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省级规划教材建设。《动物传染病(第三版)》等8本教材入选首批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
学院树立开放办学理念,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学院牵头成立贵州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中国贵州黄牛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国现代山地生态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140余家大型企业或单位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共建实训基地以及订单班和学徒制班等合作模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学生教育教学质量。
学院自成立以来,围绕“立德树人、农技为本”办学宗旨,秉持“崇尚耕读 技艺扬志 行贵以恒 匠心逐梦”校训,走“特色创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改革活校”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打造“贵州省农业工匠的摇篮”,现已成为全省培养和输送中、高级现代农业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参谋部、政策箱、人才库、创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