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长治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管理的一所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长治农业学校、1959年成立的晋东南工业学校和晋东南煤矿学校,以及1982年成立的长治职工大学。2000年9月,这四所学校合并,正式更名为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现有3个校区,占地319亩,下设机械电子工程系、能源与安全工程系、土木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等12个教学系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000余万元,拥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00余个,校内专业实训室89个,双创基地2个。学校现有在编人员498人,其中专任教师332人,高级职称教师116人,中级职称133人,初级职称83人。注册学籍大专生11687人。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立足长治,围绕长治产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了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交通运输、电子与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等11大类50个专业(方向)。其中,学校的特色专业包括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等,这些专业与长治市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全面对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群。学校还入选了山西省高水平实训基地3个、示范实训基地2个、高水平重点专业1个、高职骨干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品牌专业1个,1+X证书制度试点56个。
学校紧紧抓住长治市被确定为山西省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机遇,与山西三建集团、成功集团、杰盛集团、长清生物、南耀集团、沁新集团、振华房地产、卓越水泥、晋能三元煤业等一批骨干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实现了与长治市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全覆盖。此外,学校还与省内外10余家企业开展了合作,与北京北方智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职业教育分院”、与洛阳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现代学徒制试点”、与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共同成立了山西省首家煤炭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学校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办学活力。2023年,师生荣获国家、省级技能大赛奖项84项,其中国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12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44项。山西省第十七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省53所高职院校,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排名第13位。
在就业方面,长治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近年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在机械、电子、能源、建筑等行业中表现突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校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三全育人”,开展学生日志“三答”活动,完善全方位育人;开展课堂教学“三活动”,落实全过程育人;开展服务学生“三问”,强化全员育人责任。充分利用长治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红色场馆共建共育实践育人基地,增强思政育人实效。2023年,学校获批省级思政教育工作室1个,省级思政微课11集;制作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思政教学资源4个,省级立项4个,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展示3个。
学校加大对教学科研项目投入力度,定期开展院级科研项目评选活动,并在科研经费上予以保障,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2023年,教研科研各类项目立项89项,其中省级科研课题立项1项、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项、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2项。教师发表论文82篇,其中核心期刊26篇;出版专著9部;参与编写国家规划教材4本、省级规划教材2本、普通教材3本。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学院全体党员大会提出的“八个一流”奋斗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扎实推进内涵发展,着力提升学院治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奋力谱写建设区域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新篇章!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厚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创新,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