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大学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始建于1948年,前身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第7、8大队,1952年转隶为铁道部锦州铁路职工学校,是新中国首批8所铁路运输类专业学校之一。2008年,学校在锦州铁路运输学校基础上正式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并更名为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辽宁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兴辽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在轨道交通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显著的办学优势。
校史与历年大事
学校自1948年成立以来,始终与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1952年,学校成为铁道部直属的铁路职工学校,为新中国铁路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2008年,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标志着办学层次和规模的全面提升。2018年,学校入选辽宁省“兴辽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进一步巩固了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2020年,学校牵头与国铁集团、沈阳地铁、大连地铁等企业共建的轨道交通产教融合中心实训基地,成功入选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标杆。
办学条件
学校位于辽宁省锦州市,拥有凌河、双凌两个校区,占地面积406亩,校舍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校内设有80个实训室和75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包括1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1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学校是国家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也是教育部第一批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此外,学校还建有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试点院校,与国铁集团、沈阳地铁、大连地铁等企业共建的轨道交通产教融合中心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优质平台。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373人,其中专任教师299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132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0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高达81%。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名师6人,专业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2人,轨道交通行业教学名师1人,专业带头人7人,辽宁省优秀青年人才27人。学校还建有教育部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辽宁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和辽宁省轨道交通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师资力量雄厚。
特色专业与人才培养
学校开设35个专业,其中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是国家级示范专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等3个专业是国家级骨干专业,现代通信技术专业是工信部首批产教融合试点专业。此外,学校还拥有4个省级“兴辽卓越”高职专业群、2个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示范专业和8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专业。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联合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国际化办学特色显著。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7门。毕业生中涌现出多名“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全路技术能手”和“全路优秀共产党员”,60%的毕业生选择在辽宁就业创业。
就业情况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对口就业率超过85%,就业起薪普遍在4500元以上。学校与国铁集团、沈阳地铁、大连地铁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定制定向培养,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在轨道交通行业中表现突出,涌现出多名技术能手和管理骨干,形成了“出口畅”带动“入口旺”的良性循环。
社会服务与产教融合
近五年,学校获批专利201项,服务企业横向课题15项,年均开展社会培训15000人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3000人次。学校还建成了省级消防培训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依托国家级辽宁铁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一企四校”联盟等平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办学特色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创新思政引领课堂教学实践,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畅通“四链”衔接产教融合路径,实现“五好”高质量就业局面。学校还创建了“铁院铁律、大道致远”半军事化学生管理特色品牌,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和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单位。
国际化办学
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是教育部牵头五国成立的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27家中方发起单位之一(东北地区唯一),并加入东北三省一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学校先后与俄罗斯、白俄罗斯、韩国、乌克兰等国家的5所院校签订合作备忘录,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办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