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黄海学院

默默网 院校库 2025-09-08 2 0

青岛黄海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核心地理位置。学校始建于1997年,经过28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本科高校。学校设有国际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影视学院、设计与美术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大数据学院、语言文化学院、钱学森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国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等15个教学单位,开设68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理学、文学等8个学科门类。

党建引领 健康发展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改革与发展、学科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政治保证和力量源泉。作为山东省首家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民办高校,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校建有全国首个高校雷锋纪念馆,形成学雷锋常态化教育机制,连续多年获评“全国学雷锋先进单位”,“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被评为山东省校园文化品牌项目。此外,学校还获评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山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区位优越 特色育人

学校坐落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便利,山海相间,气候宜人,宜学宜居。学校秉承“知行合一”校训,遵循“惟德惟能、止于至善”校风,践行“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学风,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发展战略。学校依托国学院、孔子学堂、雷锋纪念馆、国家三级博物馆、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平台,形成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工匠文化、创新文化”四文化融合育人特色。

硬件齐全 实践育人

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建筑面积达88.3万㎡。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建有智能制造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大数据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等8个实验教学中心,校内各类实验室248个,校企工作室13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7个。学校馆藏图书295万余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师资优良 科研显著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800多人,其中4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85%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历,“双师型”教师占比65.2%。学校拥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高端人才30余人。近年来,学校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赋能专业建设,打造13大教学科研平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1项,市厅级课题246项,公开发表论文4292篇,获得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675项。

教学改革 质量为本

学校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建设,形成了工科优势突出、学科链与产业链关联度高、学科布局对地方主导产业支撑度强的办学优势。学校重点打造智能制造、跨境电商、新一代信息技术、影视艺术等六大专业应用型专业群集群和14个现代产业学院。近年来,学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3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物流管理等7个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交流合作 开放办学

学校注重校企合作,与华为集团、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青岛海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等260家产业行业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共同创办企业课堂,通过企业教学资源、实践平台、实习就业结合等途径加强产教融合。学校还与区域多家优质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华为、青岛港、海尔、海信等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07个,建立师生共创、企生共创、学生自创工作室138个,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育人新机制。

就业情况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健全了就业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联合300余家企业、院校、科研机构成立11个产教融合共同体,政校行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14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技术服务基地4个,技术研发团队4个、服务地方专家智库平台3个。2023年获批青岛市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等教育科研基地。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智能制造、跨境电商、新一代信息技术、影视艺术等领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校史与历年大事

青岛黄海学院自1997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的发展战略,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本科高校。2005年,学校获批为普通本科高校;2010年,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山东省首家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民办高校;2015年,学校获批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8年,学校获评全国党建样板支部;2020年,学校获批山东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2022年,学校在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大学生竞赛榜单中位列全国第四。

特色专业

学校重点打造智能制造、跨境电商、新一代信息技术、影视艺术等六大专业应用型专业群集群,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批山东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物流管理、工程管理、电子商务、经济统计学、环境设计7个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还拥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16个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5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特色学院1个、省级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5个,市校共建重点专业5个、青岛市产教融合示范专业2个。

砥砺前行 硕果累累

办学28年来,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7万余名毕业生,荣获全国示范学习服务中心、全国先进社会组织、首届黄炎培优秀学校、首批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全国学雷锋基地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首批山东省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青年之声国学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全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齐鲁诗教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公寓管理先进单位、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校友会排行榜榜首等社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