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技术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简介
深圳技术大学(SZTU)是广东省和深圳市高标准建设的国际化、高水平、示范性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学校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应用型技术大学。
校史与历年大事
深圳技术大学的筹建始于2015年,由深圳市委市政府主导。2016年3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设立深圳技术大学筹备办公室的通知,标志着学校正式进入筹备阶段。2017年7月,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发布设立深圳技术大学(筹)的通知,同年9月和2018年9月,学校依托深圳大学分别招收了226名和807名学生。
2018年11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深圳技术大学正式设立,学校开始独立招生,标识码为4144014655,定位于应用型高等学校。2019年9月,学校首年独立招生录取807人,招生的六个省份均高于一本线(高优线/自招线)录取,其中广东省理科投档线进入前十。
2020年,学校与多家国际知名高校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国际化办学。2021年,学校新增多个特色专业,并与多家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推动产教融合。2022年,学校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应用技术教育论坛,吸引了全球多所知名高校参与。2023年,学校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上取得突破,多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奖项。
办学特色
深圳技术大学紧密对接产业需求设置学科专业,根据《中国制造2025》和深圳、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急需设置学科专业。学校弘扬工匠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教授负责制”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即进入实验室,跟随教授学习专业技术。课程设置秉承“来自实践、面向应用、立足本地、放眼全球”理念。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积极引进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管理体制和师生评价体系,与国外高校及机构开展共建二级学院、联合培养学生、引进师资力量,共建实验室、联合成立测试中心等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积极与行业协会、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将学校建设成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前沿技术研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特色专业
深圳技术大学目前开设了39个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其中,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为学校的特色专业,深受学生和企业的青睐。
至2025年,学校将继续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全面发展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竞争力。
就业情况
深圳技术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80%以上的毕业生在深圳及珠三角地区就业,就业领域涵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文化创意等多个行业。
学校还定期举办大型招聘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校招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此外,学校还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
师资力量
深圳技术大学从德国、瑞士等应用技术大学引进专、兼职高水平教师,从企业、产业界引进高水平技术骨干,致力于打造一支既有突出教学能力、又有丰富技术开发及应用经验、有技术大学特色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拥有专任教师5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80%,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教师占比超过60%。
学科规划
深圳技术大学着力建设面向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并按计划分布发展和优化学科布局。学校将继续加强专业建设,全面发展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进一步提升学科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