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专业解读与就业

默默网 考院信息 2025-09-05 19 0

生物信息学专业解读与就业


学科门类: 理学专 业 类: 生物科学类专业名称: 生物信息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强的数理化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接受严格科学思维、专业技术和技能的训练,掌握生物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基本理论知识,能在教学、科研、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交叉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基础、生物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生物信息学与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掌握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信息处理和技术研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数理、生物学和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3.掌握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相关技术; 4.具有运用生物信息技术解决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生物医药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5.熟悉生物信息学相关科技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生物信息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8.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 生物学、计算机科学。
核心知识领域: 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基因与基因组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信息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
核心课程示例(以下课程按每16学时折合l学分): 示例一:普通生物学及实验(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6学时)、生物化学(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32学时)、分子生物学(48学时)、生物信息学(48学时)、序列与基因组分析(32学时)、蛋白质组学(32学时)、系统生物学(32学时)、发育生物学(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6学时)等。 示例二:普通生物学(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16学时)、遗传与进化(56学时)、生物化学(48学时)、分子生物学(48学时)、数据库原理(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8学时)、Perl程序设计(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6学时)、数据结构(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8学时)、生物统计学(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8学时)、生物信息学(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16学时)、基因组学(40学时)、蛋白质组学(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24学时)、生物信息程序设计(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24学时)等。 示例三:动物学(48学时)、植物学(56学时)、微生物学(48学时)、生物化学(88学时)、遗传学(64学时)、生物统计学(56学时)、UNIX/LINUX(48学时)、分子生物学(64学时)、数据库技术(64学时)、基因工程(48学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生物信息及数据处理实践、综合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学数据库及实验、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 科研部门、教学单位、生物与医药高科技公司等企(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的药物研发与管理、诊断检测试剂研制、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工作;生物、医疗、农(林)业、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的高通量、快速检验、检疫工作;生物学、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教学和开发应用等工作。

原文地址:https://www.lnzsks.com/newsinfo/IMS_20140508_30337.htm